项目起始时间:2020.03.24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项目起始时间:2020.03.24
Scan the QR code, and use your phone to support.
2022年7月25-26日,“2022年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培训班”顺利举办。来自各省市自然资源、林草相关部门,各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NGO等单位共572人参与了本次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红树林基金会(MCF)、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厦门大学)主办,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共同协办。同时邀请了国内红树林研究及监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一线实践和工作者为学员授课。
本次培训班的主题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红树林生态修复”,以线上授课的方式开展,重点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保护和管理,以及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本次培训班是国内首次全国性的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培训,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班的开展提高了我国各省市自然资源、林草相关部门、红树林保护地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工作者对红树林有效保护和修复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增进了公众对红树林的了解和保护意识。相信在各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将朝着更健康、更多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深圳城市鸟撞调查,等你参与
候鸟迁徙对于深圳人来说,是一个亲切的概念。
每年的秋冬季,成千上万的鸟儿来到深圳湾滩涂上觅食、休憩,近岸茂密翠绿的红树林与之交相辉映,这样的场景成为这座城市在“经济”“发展”“特区”等名词之外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然而,候鸟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自然和非自然的死亡风险,其中一个由于人类造成的死亡原因则是玻璃幕墙导致的鸟撞。
鸟为什么会撞玻璃
鸟类发现不了玻璃的存在,从而产生行为上的误判,最终导致死亡事故发生,这是鸟类发生撞击的主要原因。白天,反光的玻璃幕墙照射出远处的绿植和天空,使得鸟类无法分辨前方是玻璃还是天空。透明的玻璃也会让鸟类产生能够穿越过去的错觉。夜间的灯光则会扰乱夜间迁徙鸟类的方向并吸引鸟类往亮光的地方飞行。
在国外,因鸟撞玻璃而产生的死亡数据触目惊心。加拿大每年因鸟撞建筑死亡的鸟类个体数量在2500万只左右,而这一数量在美国则达到惊人的3.65亿到近10亿只之间。国内关于鸟撞的相关研究才刚刚开始。
2021年3月至6月期间,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博士,成都观鸟会朱磊博士及CYCAN进行了春季全国系统性鸟撞调研。共有128名个人志愿者和33个志愿者团体上传了调研记录,共记录到39次调研内鸟撞事件以及42条调研外的随机汇报鸟撞记录。
你可以做什么
随着秋迁季节的到来,迁飞候鸟也已经陆陆续续启航。全球有9个候鸟迁飞区,而深圳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约十万候鸟到深圳湾越冬。在高层建筑与城市人居委员会(CTBUH)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深圳的摩天大楼(150米)以444座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而200米以上高楼数量则独步全球。
当十万迁飞候鸟遇上数百摩天大楼,深圳的鸟撞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希望邀请你,一起参与到这次的调查中,携手改进鸟类在城市中的生活环境。
我们将为志愿者提供数据收集的培训,协助他们调查各自区域的鸟撞情况,并收集鸟撞信息数据,为中国城市鸟撞研究提供参考。希望借此机会可以让更多人们关注城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招募对象 对鸟类保护及预防鸟撞感兴趣的个人, 要求在深圳本地。 主要工作 参与项目组开展的鸟撞调研培训,掌握调研方法及工具(第一次培训将于9月10日进行) 针对选定建筑开展定期调研,按照要求记录并提交数据。 调查时间 2021年9月-11月,为期6周 参与流程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我们将在报名截止后邀请所有志愿者进入微信工作群 你将会获得: 学习机会 零距离接触DKU鸟撞项目组等众多扎根在鸟类保护一线的前辈 更进一步亲近自然,了解关于预防鸟撞、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成就感 参与公民科学项目,日常行动为鸟类保护做出贡献 有机会参与更多红树林基金会湿地保育相关的公众科学活动 发展机遇 获得个人成长的更多机遇,可以获得参与昆山杜克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B-LAB)其他项目实习的优先资格
哪怕只是关注你居住或者工作的一栋楼房,持续的观察与记录也会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我们期待你的加入!阻止鸟撞玻璃的悲剧,我们需要你的力量;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我们身边的、城市中的鸟类!
鸟讯播报
截止8月9日,在广东省的观鸟报告数量记录共118次,观察到了181种鸟,总计1851只,其中还有观察到了濒危的大滨鹬!看来候鸟的“大部队”就快迁飞到广东啦,让我们一起期待候鸟季的到来吧~
大滨鹬 摄影 / 袁晓
:咳咳,大家好我是招潮蟹。因为我的钳子比较适合拿话筒,作者就把我推上了主持人的座位。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次鸟界奥运会的明星选手们,其中也不乏各种“田径”和“游泳”健将呢!备好零食瓜子,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鸟儿吧。
:比起鸟类的马拉松,人类的马拉松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四十二公里哪儿够啊,鸟类选手的赛场是——整个地球!在广阔的天地里一决高下吧!
带着饭勺,真·跨过千山万水来见你 摄影 / 程立
:勺嘴鹬也算是明星选手中的“美强惨”(又美又强又惨)的一员了,也不知道下届还能不能看到这位选手参赛QAQ。想要支持它的话,红树林基金会的拯救勺嘴鹬项目可以了解一下哦~
:好家伙,这可真是乌泱泱的一大片!
:今天介绍的最后一位马拉松选手是斑尾塍(音:成)鹬,体长约37~41cm。斑尾塍鹬的喙较长,比起勺嘴鹬的“勺子”,可以算作吃饭的“筷子”,用于捕捉滩涂里的泥螺、螃蟹、鱼等等。平时集小群活动,迁徙时和红腹滨鹬一样会聚成大群飞行。
:哪位大佬选手最有希望夺得马拉松的冠军呢?真是不好下定论啊,我们还是先看看跳水项目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张家齐和陈芋汐选手双人十米跳台的比赛呀~两位选手真是太帅气了
趁水花不注意,“嗖”的一下就扎进去了!全红婵选手的表现更是强到离谱!让我们来看看本次鸟届奥运会的跳水高手们有没有信心给出不输梦之队的表现吧~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头号种子选手就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的鹗,俗称鱼鹰。可不要和另一种鱼鹰——鸬鹚,搞混了哦。鹗是名副其实的鹰科猛禽,体长56~62cm,活动于各种鱼类资源丰富的水域,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类可以全身冲入水中抓鱼的猛禽。
:就是压的水花比起咱们跳水队选手那是……风格迥异。
抓得到鱼就行,讲究什么:
:你礼貌吗?
:二号种子选手,是我们的普通燕鸥,体型较小,体长31~38cm,栖息于各种湿地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很常见。
摄影 / 湛霞
:最后一位跳水选手,其实比起跳水能力,更多地是因其颜值而为人熟知,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翠鸟。
摄影 / 田穗兴
翠鸟的体型娇小,体长只有15~17cm,身披艳丽的羽毛,是名副其实的小可爱,但是入水捕起鱼来严格遵循着“快准狠”的三字经,一点都不嘴软。它经常停在水域边低矮的岩石或者树枝上,一看准猎物就以极其迅猛的姿态扎入水中用嘴捉住。
:翠鸟选手不仅跳水速度快,姿态优美,有时候捕的鱼都快赶上它的体长了,也是鸟界不容小觑的有力的冠军人选。也不知道这三位选手真的同台竞技,会是哪位选手夺得冠军呢?
:自由体操这个项目,鸟类选手们虽然不能向奥运选手们一样来个复杂的空翻,但是“旋转、跳跃,我闭着眼~”还是可以做到的。来看看本次鸟届奥运会有哪些选手报名了这个项目吧。
第一位选手就是大名鼎鼎的仙鹤“代言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摄影 / 胡鹏
摄影 / 胡鹏
结语:这个自由体操要美感有美感,要技术难度有技术难度,不仅可以单“鹤”表演,还能带来双“鹤”表演,真是绝了!看来丹顶鹤极有可能夺得冠军。不知道下一位选手,会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许多自由体操选手看了丹顶鹤选手的表现都打了退堂鼓啊。到底有没有其他选手来挑战自由体操项目呢?——来了!居然是凤头䴙䴘来参加自然体操了!
:凤头䴙䴘(读音pì tī)的“水上漂”难度倒是颇高,走的魔性路线也算与丹顶鹤选手有差异性,不过你确定这是自由体操?
摄影 / 田穗兴
:那就请观众朋友们来评一评,自由体操冠军到底花落谁家吧。如果你觉得有其他的有力竞争者,也欢迎在评论里告诉我哦!本次的鸟届奥运会讲解就到此结束啦~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湿地保护是我们共同的终生事业,感恩有您同行!
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