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清尘同行者伙伴:
本月25日至5月1日国际劳动节是我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不断提升劳动者对尘肺病等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做到有效预防、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大爱清尘位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团队、康复中心(站)、合作公益机构、合作高校社团通过开展宣传、义诊等形式,走进企业、学校、乡村、社区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科普,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月27日、28日,大爱清尘创始人王克勤与志愿者伙伴一同在山西省忻州市开展了两场“进工厂”公益宣讲。
王克勤从危害、预防和救助三个维度,通过真实案例,向两家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人普及了粉尘危害、尘肺病患者生存状况、职业病防治等常识,并介绍了大爱清尘十余年来的公益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进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宣讲,呼吁广大职工重视粉尘危害,主动防护、积极预防,安全健康地工作。
位于辽宁省的志愿者伙伴前往沈阳市最大的家装石材城,为从事石材加工的一线工人进行预防宣传科普。石材加工是尘肺病的重灾区,涉及家庭装修和建筑等众多行业,我们希望通过走近交易市场,令多一人知晓粉尘危害,少一份尘肺之痛。
来自合作高校社团的志愿者伙伴们也在校内通过组织答题互动、集赞活动等方式,向同学们科普尘肺病以及人造石英石粉尘的危害。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办了一场职业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覆盖尘肺病、噪声聋、职业性锰中毒等主题。活动征集到的内容既有风格独特的科普海报,也有内容丰富的创意视频,还有连环画、漫画、情景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我们看到学子们以年轻人特有的方式,书写着职业健康的知识图谱,践行着自己的公益理念。
同时,我们也继续携手各地疾控等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举办“青少年肺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向未来有更高可能进入涉尘领域的相关专业同学们科普职业病相关知识,并参加湖北省疾控中心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的“知晓职业危害,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在主题分享环节为同学们讲解了粉尘危害与尘肺病病理,并讲述了“90后”尘肺病患者的故事,希望让同学们意识到职业危害离自己并不遥远。
除了上述工作外,我们位于甘肃、宁夏、河南、湖南、山东等地的一线志愿者伙伴们也通过在各地走进乡村、社区、广场开展义诊、宣传等方式,向公众科普职业病、尤其是尘肺病相关知识。
职业病以预防为先,预防以行动为先,大爱清尘将持续不断地推进尘肺病的预防宣传工作,也期待与各位清尘同行者伙伴一起继续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劳动者及大众对尘肺病等职业病的认识,让粉尘等职业危害无处遁形,让劳动者都能在安全“无尘”的环境中工作,让“天下无尘,自由呼吸”的未来早日到来!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资助名单及活动开展情况
4月24日,大爱清尘第15家康复中心在江西省萍乡市坊楼镇正式落地。该康复中心是我们在全国建设的第15家、在萍乡市的第3家康复中心。
坊楼康复中心占地170㎡,设有办公室、检测室、氧疗室、康复理疗室、多功能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启动仪式当天,还为到场的尘肺患者们发放了首批50套家庭照护包,支持他们实现居家康复。
希望坊楼康复中心的建成,能为那300多个曾撑起“江南煤都”辉煌的尘肺家庭,点亮生命曙光。
本次行程,我们还回访了萍乡市莲花县的朱大哥一家,见到了朱大哥和他的妻子、为两位老人带去了封面印着他们照片的大爱清尘年报,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说算是他们的婚纱照了。
朱大哥今年63岁,以前是煤矿工人。早在2005年,朱大哥就出现了咯血症状并确诊了尘肺病,但直到2012年实在做不动了才停手。那一年,朱大哥的儿子24岁,接替自己的父亲慢慢扛起了这个家。
朱大哥是2020年向大爱清尘申请救助的,那时他已经达到尘肺叁期,身体瘦削,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仅2023年一年,住院天数就达到了270天。
但这次回访我们欣喜地发现,朱大哥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今年以来,朱大哥还一次医院都没去过。曾经只能依靠轮椅行动的他,现在已经可以起身,甚至还去村里的礼堂做了康复操,连妻子晚香大姐都感到惊讶。
我们希望朱大哥身体能越来越好,老两口能继续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本月,我们联合养殖专家在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的项目地组织了一场皖南黄鸡苗的养殖技术培训,并回访了患者张大哥和妻子刘大姐家的养鸡项目。
张大哥1957年出生,早年是一家煤矿的绞车工,2018年被诊断为煤工尘肺壹期。患病之后的张大哥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在环卫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到2023年身体逐渐吃不消,便回家修养。家中除务农外也失去了其他收入来源,2023年,大爱清尘开始资助他们开展养鸡创业项目。
夫妇二人的屋后有一片桔园,白天鸡苗就在桔园自由地生长。去年散养鸡价格卖得不错,夫妻俩很是开心,于是今年又购进一批鸡苗。两人最近还在翻修鸡舍,想要为养殖鸡苗创造更好的环境,希望此次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殖鸡苗。
我们很开心地看到,创业项目不仅成功帮助一家人增收,也为一家人带来了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养鸡过程中的小幅度劳动成为了张大哥康复训练的一部分;每天看着鸡苗一天天长大,也让夫妻俩感到日子过得更加充实有盼头。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资助名单
在寻救尘肺农民的过程中,有欣喜也会有遗憾。4月底,我们再次前往贵州寻访新患者,在龙里县遇到了“困”在沙发上的庭大哥以及稳重懂事的佳佳。
进到庭大哥的家中,佳佳就默默地为大家端上了水杯。佳佳是庭大哥的第三个孩子,在上初一。她的姐姐今年大学毕业,正在贵阳实习;哥哥初三也马上毕业,但一心只想到外面打工。
庭大哥早年曾在广西、海南以及贵州当地做石英石板材加工,2018年确诊尘肺病后,妻子就和他离婚了。去年11月他的病情恶化,不得已来到自己叔叔的家中借住,每天只能在沙发上半躺着睡觉。掀起裤腿,可以看到他的小腿已经没有一般人的手臂粗了。
在家中,不论是庭大哥还是庭大哥的叔叔需要做些什么,经常会喊佳佳帮忙。从爸爸搬过来开始,佳佳中午会回家吃饭,晚上下学也会帮爸爸捶背、陪爸爸聊天。她觉得自己经常睡眠不足,有点影响学习。但她很喜欢学校的朋友们,觉得他们对自己很真诚。
佳佳喜欢数学,坚定地说以后想学理科。问到她未来的梦想,她说了三个:老师、医生、宇航员。
佳佳说害怕爸爸哪天突然走了,“不知道可以依靠谁。”
然而就在探访行程的不久后,我们突然得知了庭大哥去世的消息。此时距初次见面、相识,不过半个月的时间。
离开庭大哥家前,我们给佳佳和爸爸拍了一张合照,父女俩一开始坐得有些拘谨,我们便让佳佳抱着爸爸,也在这时看到了她眼角的泪花。
目前,我们已为佳佳找到愿意长期资助她上学的爱心人士,并已成功为她拨付第一笔助学金。希望庭大哥能知道,有爱心伙伴愿意资助佳佳上学;希望他能放心,会有更多的人帮助佳佳,让她平安、健康地长大。
本月,除了上述提到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相关工作外,我们共举办了9场“青少年肺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为来自来自汽修、机电、数控等专业近4000名学生进行科普,通过帮助同学们了解肺健康、职业危害的防护知识,希望他们在未来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4月,大爱清尘公共政策研究院编译了前沿文章《澳大利亚人造石英石禁令的来龙去脉》,目前全球范围在应对人造石英石矽肺方面,澳大利亚的行动最为迅速、措施最为彻底——出台了人造石英石禁令。我们希望通过编译前沿文章与分享国内行业现状,带领公众更充分地认识人造石英石与矽肺、了解澳大利亚出台人造石英石禁令的前因后果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与措施,回顾国内人造石英石行业发展现状,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点击链接,查看编译原文:前沿编译|澳大利亚人造石英石禁令的来龙去脉
同时,研究院专职伙伴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职业健康服务平台首届职业健康管理服务交流会”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举办的“2025年职业健康研讨会”,在两次会议上,学习卫健委关于职业健康工作的新政策、新思路,了解行业专家的新观察、新研究,以及职业卫生相关服务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拓展了研究院在职业健康领域的视野。
我们正在读
「生命好似一束纯净的火焰,而它就源自心中隐形的太阳。」——托马斯·布朗爵士
《认识身体》是一部探秘人体宇宙的科普书,但又非常独特,独特在于毫无科普味又深入人心,因此被誉为“叙事医学”佳作。本书结构是“从头到脚”写各个部位和器官,但是每一部分作者都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故事,用文学语言赋予了身体和生物器官历史意义和灵性。在了解身体、获取知识的同时,这本书又告诉我们身体从来不只是肉身,人类对身体的认知过程赋予了肉身极大的历史性、文学性和灵性。正如本书译者马向涛老师在译后记中写道,医学在反映科学发展的同时更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关怀。人,是灵肉合一的,健康,也应该是身心一体的。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推及大爱清尘关心的尘肺农民,我们也希望他们不光身体健康,还要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我们也在为此而努力!
本期月捐人故事由参加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公益行的清尘同行伙伴章明带来。
在承载着深厚历史的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向南20公里的代县,章明与我们一同探访了当地的尘肺农民家庭,并详细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思。
“他们曾像边关战士一般,守着脚下的矿藏,为国家工业建设添砖加瓦。”他在分享中写到。
章明在探访前做足了功课,仔细了解了代县的人口数据和经济情况。但真正走进一户户尘肺农民的家中,他们的生活情况还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在“纸面平衡”的经济账背后,章明看到了这些家庭维持生活的艰难,也感受到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坚韧。他发自内心地希望:让我们用一份理解去陪伴,用一份温情去回应,让他们的呼吸被世界听见。
点击链接,查看章明的公益之旅:月捐人故事 | 塞北的路——记一次尘肺病患者探访
章明与志愿者、刚刚收到制氧机的患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