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5-08-31
夏末初心 为爱守护|志善月报 第30期

亲爱的志善爱心朋友们、月捐人们:

夏末秋初,暑热未消,但比阳光更炽热的,是我们心中那份不变的牵挂与善意。回首八月,在这个充满收获感的季节里,一份份厚重的善意落地生根,爱的故事在北京志善的每一个项目里悄然生长,汇聚成照亮困境家庭前路的光芒。八月,我们因着社会力量的汇聚而倍感温暖,因着共同的信念而充满力量。


8月,志善与宜家携手,共同为“博仁芦心社”进行了暖心的空间改造。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环境的焕新,更是用设计与匠心,为饱经风霜的家庭们筑起一个更舒适、更有支撑的“避风港”。


8月,在北京的“助医小家”共帮扶33个大病患儿家庭,为他们筑建温暖的家;“追光两代人”项目在持续的活动中帮助了35名青少年和21位家长。月捐人暑期活动带领8名学生学员认识公益、实践公益。

PART ONE

志善项目数据汇报|月度报告

-让爱联结 助社区发展-

No. 01  北京志善助医小家

志善助医小家是患儿家庭的避风港,也是爱心人士给予爱的地方。每一份爱都在小家里闪闪发光,爱人如己早已成为小家的主旋律。


2025年8月,志善助医小家共接待33个异地大病患儿家庭,服务95人次,

累计接待1760天(按整月的人次入住天数计算);开展50次关怀喘息服务;

接收捐赠物资日用品类、饮食类、儿童用品类等共计17,750.35元(大约折合人民币);

8月志善助医小家项目募集善款51,098.15元;实际支出145,491.31元。


8月入驻助医小家的33名大病儿童,分别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骨肉瘤、癫痫、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髓母细胞瘤、横纹肌样瘤、小脑恶性肿瘤、嗜血细胞综合征、先天性食道闭锁、心脏病、嗜血细胞综合症等重疾。

每种疾病都像一个无形的怪兽,在孩子们体内肆虐。孩子和家长们勇敢地与疾病抗争,大大地激励着志愿者,他们给出的帮助和关怀,又在患儿和家长中循环,这种爱的交互,使小家充满温暖。


这些孩子分别来自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西省、云南省、江苏省、湖北省、黑龙江省、福建省、甘肃省等15个省市自治区。


这些地方或近或远,但距离从来都不是阻挡父母为孩子求得一线生机的障碍。

助医小家成为他们在北京的家,这里有家人、有安慰,还有一群充溢着爱的志善志愿者们。


No. 02  一个拥抱社区融合/助力无差别成长

“一个拥抱”社区融合项目,旨在帮助心智障碍儿童融入社会,助力他们无差别成长。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帮助特需儿童家庭提高社会能力的同时,还要持续不断地影响大众认知。“一个拥抱”通过社会融合活动、多元智能课堂等形式为特需儿童及家庭提供全人接纳服务和融合机会。

“一个拥抱社区融合”倡导孩子们无差别成长,不以能力定义孩子的价值。


我们通过活动,尝试将“无差别成长”的融合意识带到更多人面前,他们欣喜接受,并从中获益匪浅。“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付出和接受之间,原来被爱可以迸发出那么多的能量。


2025年8月“一个拥抱”社区融合项目募集善款35,994.34元,服务收入6,800.00元;共支出善款45,439.52元。

No. 03  爸爸村庄 /用一个村庄养育孩子

“爸爸村庄”项目是基于“做个真父亲”理念而落地的一个实践型的社区模式项目,目标是通过“做个真父亲”的讲座、训练和系列营会,唤醒父亲的心转向家庭,训练父母成为孩子的生命教练,帮助孩子全人生命成长,把真爱带进家,并扶持有共同愿景的家庭结成“村庄”,共同养育孩子。


“爸爸村庄”是一个海星式的、去中心化的组织。爸爸们发起“一个村庄”的概念,基于关系和地理位置,定期见面,结伴同行,实践操练“做个真父亲”的原则,共同改变,构筑美好的生活和亲子关系。


2025年8月“爸爸村庄”项目支出善款14,844.98元。


No. 04  “追光两代人”青少年/家长同行

追光两代人青少年/家长同行项目,致力于帮助陷入迷惘、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10-18岁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组织多主题小组活动、短期营会、家长沙龙、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价值观、找到生命的意义,并协助两代人一起改变、重建家庭和谐关系。


“追光两代人”项目希望能与社会各界一起,助力青少年的价值观建立、品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家长和青少年共同提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关系改进。


2025年8月,“追光两代人”项目共开展了8次家长沙龙,11次英语角活动,1次社区亲子活动,1 次青少年活动。

8月“追光两代人”青少年/家长同行项目共收到善款3,230.00元,支出善款19,844.05元。


PART TWO

   志善大事件|用爱联结

-用心行善 社区公益-

大事件No. 01  

   宜家为志善“博仁芦心社”项目改造空间 


志善益邻流动儿童的小家项目为社区流动困境儿童提供过渡住宿、爱心厨房、生活支持、心理陪伴、成长发展等。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关爱流动困境儿童,使他们渡过困境、心理问题得到改善,使社区发展成和谐有序、友好接纳、温暖有爱的生态环境。

志善用一个家的服务方式陪伴他们渡过困境、改善心理焦虑、收获爱的能力。

志善的小家从2015年到2025年,最多共落地11处小家,覆盖15所儿童专科重点医院。10年间帮助2861个异地困境大病流动儿童。

2025年7月,与志善一起推动公益长达4年的北京荟聚,开启了对地处丰台博仁医院附近小家公共区域的改造计划。经过宜家设计师前期的勘场、测量和规划设计,8月14日当天,荟聚联合宜家、迪卡侬、苏宁及金碧合力,以及爱心志愿者们20余人,进行了墙面翻新、家具运输和安装、内室家具安装。长达8小时的齐心协力,博仁小家焕然一新。这个公共空间,未来将开展更广泛的公益陪伴帮扶服务,不仅关注异地流动儿童、也关注社区内的老人和特殊群体。多方爱心代表表达了参与公益的创新和心愿,室内外运动、读书、手工陪伴、探访、出游……改造和安装结束后,大家畅谈心里思虑良久的爱心行动。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繁复的时代更让人们渴望信任的公益和组织。这次爱心联合行动是一个开始,各方力所能及地给予爱,看似付出的那个人同样满载而归。

大事件02

 “青芒计划”顺利落幕啦


8月9日,青芒计划第一期第三次课程在大成金隅国际顺利落幕。在本次结业活动中,学员们以"八爪鱼"团队之名,通过趣味互动游戏、真诚的收获分享及暖心祝福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彼此的情谊。活动现场,学员们踊跃表达成长感悟,互相送上真挚赞美,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全体学员携手创作"八爪鱼作品",以一幅充满创意与温情的集体画作,为本期培训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洋溢着爱与同心精神的活动,不仅见证了学员们的蜕变,更让"八爪鱼团队"的协作精神与青春活力深深定格。

大事件03 

“八爪鱼团队” 在活动中实践 


8月20日,“家庭成长计划”项目集体活动如期开展,刚刚接受完培训的“八爪鱼”小伙伴们以志愿者和引导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展现团队担当。活动中,几位“八爪鱼”成员来到现场,陪伴来自平谷的孩子们度过欢乐时光。他们不仅以耐心和热情与孩子们互动,更化身"引导员",带领各小组参与游戏,通过生动的组织与引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快乐与成长。在“八爪鱼”的陪伴下,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也让“八爪鱼”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友谊,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喜爱的陪伴者,展现了“八爪鱼”团队的责任与爱心。


& 助医小家大事件

@ 爱在小家传递


小楠,15岁,来自陕西省榆林市。2022年6月28日,他不幸确诊患病。从那以后,他经历了一次移植、一次CAR-T治疗和四次化疗,医疗费用总计已超过一百万元。今年8月5日,小楠在妈妈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北京,于儿童医院进行复查,同日入住“众爱小家”。

一走进小家,妈妈就忍不住感叹:“这里真好,特别干净,什么都有,而且还是免费的。有志愿者的关心,我们真的太幸运了。”尽管治疗已经结束,但每次复查,妈妈的心里仍充满忐忑。几天检查结束后,她高兴地分享道:“朱老师,医生说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很好,没问题了,真是太好了!”

虽然只在小家短暂居住了几天,临行前,妈妈仍特意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真挚的感动与谢意。

信里说:“众爱小家的爱心家人们大家好,我叫彩霞,来自陕西省榆林市,虽然咱们素不相识,但这四天在小家落脚,心里一直暖烘烘的,你们这份不求回报的好心,我和孩子都记在心里,往后有机会也学着把这份爱传递给别人,真心谢谢您们!祝福爱心小家越来越好,也祝小家的每一位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  特别的生日派对


8月8日在联爱小家,我们为两个孩子共同庆祝了生日。8岁的梓恒,一位勇敢面对癫痫幻嗅的小男孩和他12岁的姐姐梓彤,一位正在与髓母细胞瘤抗争的女孩。

这一天,“为爱奔跑”团队的志愿者们和爱心家长特意赶来小家,提前准备好了孩子们心仪的礼物和新鲜水果,陪伴他们度过这个温馨的生日,卜燕老师预备两个不同个性的蛋糕。房间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位老师爸爸耐心地陪梓恒探索并组装地球仪,男孩子们则合力拼装足球场模型,个个玩得投入又开心;女孩子们围在梓彤身边,一起玩跳棋对对碰,笑声不断。

这场生日会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与陪伴,也让在场的家长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心中倍感安慰。

@ 风雨中的安慰

八月的脐血库“小家”,住进了三个刚刚被命运风暴席卷的家庭。他们从黑龙江、湖南、江西远道而来,还带着孩子确诊重病的震惊与茫然。生活的轨迹骤然偏离,家长们的心被撕扯着,陷在焦虑、恐惧和无助的情绪漩涡中,难以自拔。这是一个彼此依靠、舔舐伤口的艰难开端。

就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刻,清河团队的志愿者们带来了新鲜食材、水果牛奶,更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看见”与“懂得”。志愿者们默默地在厨房清洗、准备,用忙碌的身影驱散屋里的冷清。很快,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盛宴就这样出乎意料地呈现在家长们面前。

这顿火锅,沸腾的何止是汤底,更是家长们心中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感动。

看着志愿者们无私地付出,感受着这份毫无保留的温暖,几位家长紧绷的心弦瞬间松动了。琪钰妈妈背过身去,偷偷抹去夺眶而出的泪水,那是一种被理解了的安慰,也是一种被支撑的感动。科文妈妈红着眼圈,连声道谢,声音哽咽。平日里坚强的智宇奶奶也忍不住握住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琪钰爸爸沉默着,但微红的眼眶和重重点头的动作,已诉说了千言万语。

他们的眼泪,是崩溃后终于能喘一口气的释放,是黑暗中看到一束光的感激。这顿简单的火锅,仿佛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们:这条路很难,但你们并不孤单。

这份爱心餐,不仅身体饱足,更触摸了干涸的心灵。让患儿家长们深刻体会到人间有爱,足以抵挡风雨。

& 一个拥抱项目大事件

@ 小天的故事

小天,2021年出生,出生时早产2个月,患有严重的法四心脏病,腭裂以及唐氏综合征。疫情期间,家长通过借钱、水滴筹等方式,为孩子做了心脏病手术和腭裂修复手术。目前孩子4岁了,还是不会说话。来京之前在老家的康复机构康复,据妈妈反馈,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发现康复机构有虐待孩子的情况。于是,今年5月份,爸爸妈妈带着小天,还有1岁的妹妹来到北京进行康复训练。一家人借住在亲戚家,每次到康复机构要坐1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平均一节康复课约200元/课时,每天需要2-3节,每周康复约5天,每月康复支出约8000元-10000元。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所在的康复机构通过申请专项基金支持了小天前两周的康复费,其余则需要家庭自费。由于两个孩子都小,夫妻二人无法外出工作,经济来源主要靠爷爷奶奶外出打工进行补贴。爸爸因为伸手向父母要钱,感到非常挫败,妈妈认为现在是孩子的黄金康复期,必须竭尽全力为孩子康复,夫妻二人因为经济和精神的多重压力,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

2025年6月,“一个拥抱”项目收到小天家庭的个案帮扶申请表,随后社工进行了家访,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经与项目督导、康复师、个案辅导员等联合评估,由于北京生活和经济成本较高,督导建议小天家庭回到老家,接受北京这边的线上康复指导。一个拥抱项目从7月份开始,正式对小天家庭开展个案帮扶,帮扶时间为6个月,帮扶金额为每月1500元。主要用于每周一次的线上康复指导,每次1小时,提升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育能力,同时提升家长的居家养育康复能力;与此同时,个案辅导员每周对家庭进行陪伴和关怀,缓解家庭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截至8月底,一个拥抱项目已为小天家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服务,妈妈主要照顾妹妹,爸爸主要负责小天的康复。爸爸每天按照康复师的要求,给小天做口肌训练和认知训练,小天从原来的不会说话,但现在能发出“A”"I""BA""MA"等音,发音的次数比以前有所提高,现在也能认识越来越多的水果种类。夫妻关系最初张力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委屈。后来个案辅导员决定由夫妻共同辅导改为对其单独辅导,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乔哈里窗、全人模型等方式,帮助夫妻二人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认识到自己视角的有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沟通方式,夫妻二人反馈从中收获很多。从8月份开始,夫妻二人开始共同接受辅导,两人也能够倾听对方的表达,一起做出改变。

小天妈妈从许多糖宝的家庭那里听说,杭州的一家康复机构对于糖宝的语言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后续家庭将一起商量决定是否前往杭州康复,而一个拥抱项目也将持续跟进和陪伴该家庭一起前行。


@  果果的故事

果果,2016年出生,脑瘫。出生时难产,其中一名医生用手肘顶了妈妈肚子孩子才出来,但出来后没有哭声,妈妈认为如果没有医生那一下,孩子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通过跟医院打官司,医院以前每年赔付孩子康复费用的一半。但今年医院不肯再继续支付,想要采取一笔赔付的方式结束,果果妈妈不同意,因为果果的康复是长期持续性的,普通家庭根本支付不起。

自果果确诊后,妈妈一直带着果果做康复,前后共尝试过十几个康复机构。果果的日常生活基本是一周康复六天,包括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每月的康复费用大约2-3万。爸爸妈妈因为孩子康复问题,经常吵架,最后导致离婚,爸爸每年会支持一点钱。这些年,一直是姥姥和舅舅帮忙照顾果果,但前两年,姥姥因为癌症去世了,只剩下妈妈和舅舅。妈妈是一名护士,上夜班的时候舅舅会帮忙照顾孩子,上白班的时候带着果果一起去科室,科室的同事们也比较照顾果果母女俩。妈妈平时夜班早上8点下班,回家收拾一下就带着果果去康复,直到下午4点,然后返程回医院,准备上夜班,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妈妈认为自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竭力地帮助果果康复。

目前,果果在残联定点康复机构每月可报销3600元,每年报销36000元,加上医院能够赔付一半,但每月康复费用约在2-3万,康复开支依然较大。后续一个拥抱项目将对个案进行持续的跟进,就近为果果提供相关服务,减轻妈妈的负担和压力。同时,妈妈想要一台站立架,这样果果平时在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站立架锻炼腿部肌肉,大家若想帮助这个家庭,欢迎联系我们。

& 追光两代人项目大事件

@ 追光家长沙龙非暴力沟通实践月:在日常中练习沟通

继 7 月共读《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后,8 月追光项目的家长沙龙开启 “理论 - 实践” 的转化行动,通过社群打卡推动 20余位家长将沟通方法融入日常。打卡内容既有成功案例,也有真实困惑。家长们在真实场景中验证着沟通理论的生命力。每周线上研讨会聚焦 “需求与请求的精准区分”“感受表达的具象化”等实操难点,通过案例复盘形成可复用的沟通模板,帮助家长突破“知道却做不到”的实践瓶颈。有家长发现,当自己先平静下来,孩子的情绪也会缓和。虽然还有家长说 “经常忘了用方法”,但都觉得 “只要开始试,家里气氛真的不一样”。借助在社群中打卡,家长们不再回避沟通失败,而是将冲突场景转化为学习素材,让非暴力沟通从理论知识真正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

@  青少年全人成长日间营:一天解锁成长必修课


8月9日一早追光两代人与友邦长城部合作开展的“青少年全人成长日间营”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因为场地方要求下午三点前必须结束活动,所以,青少年们都非常珍惜每一分钟,自始至终几乎都顾不上手机了,而且中午只休息了半小时就再次全心投入到活动中。

追光项目使用很多互动游戏引导青少年们反思自我、朋友关系、家人关系、两性关系等这些在青春期重要的话题。有位青少年在上午快结束时不由得感慨地喊道:“这个营会太有趣了!预备了这么多活动!”特别是每个组需要创意主题、表演剧本等等,青少年在组里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终呈现时,每个组都别具一格,令大家捧腹大笑。这样的互动让大家学习认识自己和彼此合作,即便是最不爱说话的那位男生也融入到欢乐当中。

一天下来,青少年们一边收拾会场一边依依不舍。两位女生忍不住发给家长微信说,今天收获太大了,特别是有关反思自己、如何处理暧昧关系、什么是真爱方面,太需要这方面的引导了!看着每一张笑脸离开,追光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心里也是好满足,多么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远离情绪困扰、快乐地成长!


@ 社区亲子活动“共同建造我们的家”:在手工里看见彼此的心意


8 月20日下午,追光两代人公益项目再次走进天通苑北社区,有10 组家庭参与 “共同建造我们的家” 活动。当 10 座风格迥异的纸板房最终呈现在桌面上时,每一处黏土装饰、每一抹色彩,都成了 “家的期待” 的生动注脚。这场活动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 “家” 不再是模糊的概念。当爸爸帮孩子把黏土小鸟粘稳,当孩子提醒妈妈 “藤蔓要绕到窗户边,这样光才能透进来”,亲子间的每一次协作,都是在为 “理想的家” 添砖加瓦。这场看似简单的手工活动,实则成为家庭关系的 “显影剂”,那些平日被忽略的情感需求被具象化呈现。活动的意义超越了手工创作本身,它让家长第一次真正 “看见” 孩子内心的渴望,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郑重倾听。这正是追光项目所期待的 —— 让每个家庭,都能在真实的互动中找到让爱流动的方式。


@  追光英语角:青春引航下的双向成长课堂


这是由两位19岁和17岁的青少年志愿者来提供的活动!追光的志愿者队伍里有几位非常给力的青少年志愿者,有陪伴青少年家园的孩子的,也有坚持参与特需人群服务的。这次刚从国外返京的Adam志愿服务项目的十几名青少年开展了线上英语对话,国内的Joy也一起愿意配合带领。

每周三次的强度刚好合适,大家从最初的羞涩不开口、不开视频,到后来开始勇敢介绍自己的喜好以及想要旅游的国家及城市,成长显而易见。连Adam自己都感叹自己一个月来的进步,给予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孩子们从日常用语、语法和语言游戏中发现英语的有趣性、发现自己的成长,也为同伴的长进拍手鼓掌。这个暑假因着英语角而不同!


&月捐大事件

@ 暑期活动: “从志愿者到公益人,社会理论与实战演练营”实践落地


月捐人私董会经过多次研讨多渠道募捐方式后,决定暑期以特需群体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公益和教育结合进行破圈尝试。

2025 年的暑期,一个以“蜕变”为题的一场关于“公益人”的探索课堂应运而生,课堂致力于让青年人真实了解公益,实践公益!让学生们从单纯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蜕变为社会的公益人,成为未来社会真正有担当的公益之星! “蜕变”不仅仅是一场培训的课堂,更是一个迈进自我价值探索之旅的实践现场,还是一次实战演练沙盘模拟训练营,一次公益项目设计的赛场,以及经历项目承办、项目管理与团队实施配合的完美体验。

此次活动的执行时间从7月1号至8月9号,主题为《从志愿者到公益人,社会理论与实战演练营》。活动核心执行人员6人从策划到执行全力配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场沉浸式的公益体验活动。活动共有6位学员,2位陪跑员参加。在历时8天的实战营里,同学们从对特需群体理论知识的了解,到实际陪伴特需群体,再到实际的调研访谈,生成调研报告,最后设计公益活动。

通过暑期活动,我们发现青少年们远比我们想象的优秀:他们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感受特需群体们的需要,并提出两份提案《特需群体社区托管服务》和《如何为大龄特需群体提供就业岗位》。

在8月9日的项目汇报展示过程中,他们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成长和收获:一块大展板,呈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项目成果;PPT中一行行充满分析的数据,证明同学们经过了大量资料查阅和严谨的思考;那一幅幅展现特需群体内在世界的漫画,是在短短两天内完成的,展现了同学们对这个群体深刻的认知;现场一个个生动的表演,让嘉宾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潸然泪下。活动现场共为特需群体筹集到善款8703元,所有善款将用于“一个拥抱”项目服务的特需群体。

通过这场公益的旅程,同学们的生命真实地发生了变化:通过与特需群体的接触,使他们认识到了不同群体的存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如何一起达成目标;他们开始思考,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时,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样一个爱的火种悄无声息地播撒在了每位同学的心中!

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因着一个强大的执行团队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工作,但为了这次暑期活动,所有人都竭尽全力在短时间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PART THREE

月捐人走进项目

#一起推动和实践

邀请志善“益起爱”月捐人前往一线爱心探访,希望大家通过公益合伙人的视角深度参与救助服务,提升对志善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PART FOUR

关于益起爱月捐计划的财务说明

2024年9月17日,“益起爱月捐计划”上线,目前有月捐人277位,共募捐292,675元人民币。


益起爱月捐,是向美好注入力量,一起行在变化的路上。
爱生力量!
加入益起爱月捐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