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5-06-30

SEE Foundation

  荒漠化防治

一亿棵梭梭

项目组跟进风沙后植被生长情况

继上个月项目区的植被遭受沙尘暴侵袭后,本月项目团队再次前往项目区查看和跟进沙尘暴后植物生长情况。经跟进,阿拉善右旗2019年种植的梭梭,因受到风沙侵袭以及气温起伏较大的影响,较往年返青时间相对推迟,多数梭梭还没有开始发芽,已经发芽的梭梭也有被风沙打落嫩芽的情况。

赤峰市翁牛特旗2024年种植的黄柳、柠条,受风蚀情况较为严重,目前正在准备铺设沙障保证植物的存活,部分种植在低洼区域受风蚀影响较小的区域目前已陆续发芽。其他树种,如樟子松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风沙影响,但就目前来看,整体成活情况较好。

赤峰市翁牛特旗2025年计划种植的约203.22万棵包括黄柳、柠条等在内的植物,目目前已完成种植157.37万棵,剩余数量将在2025年秋季至2026年春季完成种植。种植过程中,黄柳和柠条种植地虽铺设了一定面积的沙障,但是仍然有被风蚀和沙埋的情况,而樟子松的种植株行距未达标,种植密度不合格,目前正在整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5年计划种植的20万株植物,目前已完成种植,后续将开展浇水管护等工作。后续项目团队将继续跟进各个区域植被生长情况,及时做出反馈和整改,以确保已种植植被的成活。

图:查看苗木发芽情况

地下水保护

沙漠节水小米已完成播种

5月是春播时节,农户们迎来农忙季,项目团队全面跟进小米播种工作。在播种准备阶段,种植户们在地头调试播种机:精准设置播种量、科学调整种植间距、装载滴灌带,并校准导航定位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播种机安装了导航定位系统,实现技术升级,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精准控制行间距,确保出苗整齐划一,彻底避免播种机串行问题。种植户赵飞说“以前靠人工估测间距,不仅出苗疏密不均,还容易播错行,现在机器自己走直线,误差不超过5厘米。播种机每天能播80亩,能比去年多播20亩,还节省人工”。

截至5月底,沙漠节水小米已全面完成播种工作,播种过程中通过将滴灌带铺设与“干播湿出”的技术相结合 ——播种前不浇水,待播种后通过滴灌带精准灌溉的双重节水举措有效降低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目前,项目地块已有50%的谷子顺利出苗,在滴灌系统的精准滋养下长势良好。

图 :滴灌带滴水


  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

守护栖息地任鸟飞

儋州湾开展鸟类监测与巡护工作

5月15日,任鸟飞儋州湾项目点按计划开展月度鸟类监测及巡护,儋州湾湿地护鸟队与志愿者在新英盐田、南岸村滩涂等固定样点开展鸟类监测,并沿50公里的儋州湾岸线开展鸟类栖息地威胁巡护。

当天监测共记录到鸟类物种23种2298只,个体数量较多的水鸟为蒙古沙鸻1479只、铁嘴沙鸻263只、灰尾漂鹬163只、白鹭117只、红颈滨鹬95只,其中灰尾漂鹬为典型的过境水鸟。

在3月份巡护时发现的新英盐田有村民违规围网圈地养殖泥虫,举报后由儋州市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州镇政府责令拆除,本月巡护再未发现此类破坏湿地现象。

图:灰尾漂鹬

留住长江的微笑

一起在线“找江豚”

5月,“留住长江的微笑”项目组协助支持的“云观水中国宝,共护长江微笑”长江江豚在线直播活动在安徽铜陵、江苏镇江、江西鄱阳、湖北武汉四城依次启动,近百万人次点击观看。

直播团队深入四城长江江豚濒危物种保护工作一线,走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话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聆听资深专家解读各地江豚行为特征、分享救护故事,四次线上直播吸引近百万人次点击观看,宣传成效显著。

本次直播以“长江微笑”江豚保护为切入点,不仅直接向公众展示十年禁捕成效,也引导社会力量进一步关注并参与长江旗舰物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图:近几年江豚繁殖季,发现更多“母豚带娃”的身影

守三江水,护万物源

实地考察研学线路

5 月,由“守三江水护万物源”项目支持的自然教育成果梳理和产品提升项目开展线路考察、产品推广及手册设计,助力项目落地与品牌建设。由项目团队携专家团队实地考察研学线路,挖掘特色资源,并通过省文旅厅向教育部和关工委专家汇报,据建议提升线路内容,增强教育性和趣味性。项目成果实现了自然教育体系化构建、研学产品标准化开发及师资培养规范化,目前已完成青海省自然教育体系框架、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候选区生态研学产品1个(含课程、研学包)及生态研学产品师资培训课程一套,为青海生态教育与研学产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图:考察团队合影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


让更多公众了解和保护滇金丝猴

5月27日-28日,项目团队邀请其他行业的志愿者前往响古箐参与观猴自然教育活动。27日,保护站赖建东站长带领大家参观了滇金丝猴展厅并详细介绍了滇猴习性、白马雪山保护区历史等;28日赖站长和老余叔带大家在保护区内观猴并参观了野外救助站,志愿者们在看到滇金丝猴后非常激动,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猴及系统的学习滇猴相关知识。这次观猴之旅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观猴过后还一同前往管护站参与猴粮种植。

图:参观白马雪山自然展厅


  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

卫蓝侠守护碧水蓝天

共同探索乡村低碳发展的转型路径

2025年5月,SEE·乡村低碳转型与低碳发展项目成果发布暨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行业专家、政府代表、行业同仁等各界嘉宾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乡村能源转型展开深度对话,探索乡村低碳发展的转型路径。2023年底,SEE基金会联合多家社会组织开展“乡村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项目”,依托农村能源现状现有研究,聚焦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中的用能结构与能源转型进展。

SEE 基金会项目官员王梦思玉详细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与行动策略,分享了项目成果,并展望未来,将继续梳理现状与成果,推动可推广模式形成,注重区域调研报告与解决方案的专业性,以人为本提供针对性方案。

本次会议的核心成果之一是《中国乡村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径观察报告》的发布。该报告从乡村能源转型背景切入,分析农村能源特点,指出煤炭地位与转型难题,并以陕西澄城县、山东文登区为例,提供农村能源转型样板。

报告总结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技术路径与应用模式,结合农村场景给出政策建议,如将乡村清洁取暖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等。

不绿色不采购

开展绿色采购新品类的专项培训

绿链行动在今年继续深化与中城联采的合作,在第十五批中城联采中,共有11个绿色采购品类,比去年增加不少。

5月14-16日,绿链行动在中城联采第十五批招标策划会上,邀请了5位绿色采购品类的技术支持专家,举办了绿色采购新品类的线上专项培训,专家包括常州建科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研院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检测所代表,分别就管材及入户门、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净水设备的白、绿名单评审规则及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为与会职业经理人更准确地执行绿色采购规则奠定良好基础。

会议上亦为10家加入“绿链行动”的中城联采成员企业颁发荣誉证书。中城联采致力于成员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到“绿链行动”中,用切实行动为房地产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海洋保护

5月开展海滩巡护37次

5月正式进入本年度的海龟产卵高峰期,海龟妈妈们纷纷上岸产卵,同时是海龟上岸产卵的关键时期,巡护员们累计开展海滩巡护37次,覆盖了三沙市甘泉岛、晋卿岛、北岛等项目区域的主要产卵沙滩。从月初紧张期待地迎来第一窝珍贵的海龟蛋,到随后欣喜地记录下第二窝、第三窝... 标志着新生命周期的开始。所有发现的巢穴均已按照保护规程进行了精确定位、安全标记(如插牌、GPS记录),我们期待这些珍贵的巢穴能顺利度过孵化期,见证小海龟平安回归大海。

图:巡护员为海龟窝编号


  环保公益行业发展

劲草同行

今年新增5家劲草伙伴

2025年5月22日-24日,绿色创变劲草同行——2025环保公益人才及组织发展大会(2025年劲草同行年会)在上海植物园举行。经过“说、访、议、评”四大环节,评委们最终选出了3家符合项目标准的劲草伙伴。此外,2024年劲草同行项目为回应当前社会创新蓬勃发展的需求,启动了劲草社会企业试点工作。今年又有2家劲草伙伴(社企试点)入选!他们是:

昆明市呈贡区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梦南舍),重点关注专注于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组织;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它山石),他是深耕在北京昌“回天”(超大型社区治理样板)辖区内的公益社会组织;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约未来),作为全国首家“熊猫村”品牌运营管理机构,中心致力于探索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方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安永续挚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植光自然教育&生机自然工作室),有植光自然教育和生机自然两个品牌,通过不同方式为自然讲故事,植光自然教育业务;四川丑美生活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丑美阿柑),从土壤修复出发,融合生态种植、产品研发、创意活动与乡野美食。

支持创绿家的环保梦

让留在家乡的环保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外派科学家和志愿者很难长期驻扎在当地。所以持续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责任始终落在当地人的肩上。传承来自祖辈的生态平衡观,使得三江源牧民长期自发开展监护水源、巡护野生动物等环保公益活动。但作为欠发达地区,在高原生活已经很艰难,还要长期从事公益活动,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针对环保人和社区的调研分析发现,很多愿意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不得不放弃这份事业,更多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到这份艰苦而低回报的工作中,当地环保事业面临断层。

2018年,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支持组建的“三江源设计师联盟”成立,通过集结设计师,对三江源地区的环保人们进行手工艺技能培训和设计支持,来帮助他们打造与时俱进的特色产品以及产业链,从而改善当地环保人的生活环境。

2024年,“三江源设计师联盟”进入创绿家大家庭,同时计划正式组建团队,由个人志愿者向公益组织迈进,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长期陪伴社区发展。希望探索服务于生态的经济模式,利用牧区的再生资源,让从事环保事业的牧民可以留在家乡,过上好日子。

图:帕卓巴环保社区的环保人


联系我们

月捐公众号:SEE月捐计划

新浪微博:SEE基金会

抖音:SEE基金会

B站:阿拉善SEE

联系邮箱:public@see.org.cn

联系电话:010-57505155转分机号8106(工作日 10:00-18:30)

SEE小助手微信:seexiaozhushou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项目进展


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