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5-08-28

SEE Foundation

  荒漠化防治

一亿棵梭梭

开展秋季管护及多维度监测工作

随着暑气渐敛,植被恢复项目重心逐步转向秋季管护与验收筹备。各地项目区正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种植后的管护工作,确保植被稳定生长。项目团队也在同步梳理统计秋季计划验收的体量,并协调合作方开展自查验收,预计8月完成并提交验收报告,为后续的正式验收奠定基础。

本月项目团队还赴各项目区开展实地调查,主要针对2012-2024年种植的梭梭和花棒,记录其高度、冠幅、地径等生长数据,在监测过往项目成效的同时也为荒漠化地区主要灌木造林树种碳计量研究项目积攒数据。

除了植被的监测,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治沙示范基地也在同步监测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活动情况,本月通过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环颈雉(雌鸟)、灰背伯劳、狐狸、狗獾等多种野生动物活动影像。这些数据不仅直观反映出基地生态环境改善后野生动物活动频次的提升,更从侧面印证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的态势。

与此同时,两个基地按部就班推进全域巡护,定期对网围栏、节水灌溉管道、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并结合天气情况为沙生植物开展浇水作业。

图:样地生长情况调查

地下水保护

“及时雨”助力节水小米生长

7月,正值谷子抽穗、扬花的关键生长期,恰好迎来了相对频繁的降雨。这些 “及时雨” 不仅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为谷子关键生长期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支撑,节省了一次浇水,小小节约了地下水。

为精确掌握沙漠节水小米生长期使用地下水的情况,本月项目团队前往项目区域开展谷子用水数据收集工作。此次数据收集涉及13 个关键井房,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项目团队通过收集各井房所有种植户的电表读数,并从中提取各项目户的用电数据,通过分析灌溉水泵的实际运行用电量(用电量可直观反映用水量)来核算项目户的用水量。后续,项目团队将继续对收集到的用水数据进行严格核实,以确保获取的数据真实可信。

当前正值沙漠节水小米的 “抽穗期”,这一阶段对小米的品质和最终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项目团队本月加强了对谷子种植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密切观察田间谷子长势,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协调农户进行处理;另一方面,督促种植户按时浇水、施肥,重点检查浇水时滴灌带管道是否畅通,确保土壤保持适度湿润,避免因干旱或积水影响抽穗及后续生长。此外,项目团队还指导农户进行适量追肥,为谷穗的充分发育和籽粒饱满提供必要的养分支持。

图 :雨后的谷子地


  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

守护栖息地任鸟飞

中华凤头燕鸥回到胶州湾

七月,胶州湾地区的中华凤头燕鸥三五成群地回归,由月初约10只增至近40只。环志信息显示,个体主要来自浙江繁殖地,部分已连续四年到访。令人欣喜的是,韩国繁殖地今年成功孵化的幼鸟,在它父母的陪伴下已经到达。虽然中华凤头燕鸥大部队还在路上,胶州湾夏秋栖息地却已热闹非常,亚成年的毛头少年们嬉戏追逐,刚刚完成繁殖的成年个体开始了新一轮的炫耀社交,负责任的燕鸥父母则在尽职地育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回归胶州湾的不只是神话之鸟,还有秋迁水鸟的先头部队。自北向南,大批的红嘴鸥正陆续出现在各点位。白腰杓鹬、大杓鹬和黑尾塍鹬也回来了,成鸟已“羽衫”褴褛,幼鸟则整洁光鲜。中杓鹬、翘嘴鹬和灰尾漂鹬也有了相当数量的群落,其他秋迁水鸟,也有了零星记录。半蹼鹬、长趾滨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遗鸥等亦有记录。本地繁殖的鸻鹬和燕鸥宝宝们也在茁壮成长,它们会和南下的水鸟宝宝们短时共享胶州湾,然后天各一方。

图:韩国环志的亲鸟守护着幼鸟

留住长江的微笑

一起关注协巡护骨干的成长与荣耀

7月31日,第18个“国际巡护员日”日,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指导下,由项目执行方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以及相关单位主办的“2025年第一期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骨干培训班”及“2025年寻找最美长江协助巡护员”总结活动在湖口举办。

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社会荣誉激励”的双轮驱动模式,赋能巡护员队伍,也呼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公众成为长江生态的“眼睛”和“守护者”。来自政府、企业、国内外社会组织、媒体等不同部门热心公益的代表齐聚一堂,见证来自长江流域10省市的110名“最美协助巡护员”作为长江大保护一线力量的成长与荣耀。

图:“2025年寻找最美长江协助巡护员”总结活动合影

守三江水,护万物源

推动创建“长江源生态第一镇”

由“守三江水护万物源”项目支持的“唐古拉山镇垃圾共收共管及污水处置示范项目”自启动以来,在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探索高原城镇全员参与的垃圾收运模式及高原生活污水处置模式,7月份共有38批次牧民运来垃圾,参与“垃圾换食品”活动,他们共带来288件可回收垃圾,一些不可回收垃圾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每天上午下午各两次,每次3名志愿者到唐镇镇上进行垃圾调查并捡拾垃圾。在宣传品的辅助下,每天对路过的游客、司机以及商家持续进行宣传和培训,传播垃圾分类回收、零废弃、减塑等相关知识,共同参与推动“长江源生态第一镇”的创建。

从每天的核查垃圾分类率,发现问题并与商家进行沟通、整改,3天完成一轮共收共管工作。从现场调查和统计数据看,绝大部分商家的垃圾分类都能够按照垃圾收运管理模式进行分类及定期收运工作,也为“长江源生态第一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图:牧民运来大量垃圾参与“垃圾换食品”活动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


守护云南精灵,共绘生态家园

7月下旬,项目团队用一场“守护云南精灵,共绘生态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让来到昆明动物园的大小朋友们参与到活动中,沉浸式解锁环保知识。

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绿孔雀、亚洲象、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但栖息地破坏、人象冲突等问题仍威胁其生存。本次活动通过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助力“绿美春城”建设。本次活动展示云南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图片(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信息和保护成果,向公众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现场还有绿色涂鸦创作和生物拼图挑战赛互动游戏,参与者用马克笔在画纸上绘制绿孔雀、亚洲象等云南特有物种,以及利用简易版拼图,还原云南生物多样性全景(含绿孔雀、亚洲象、滇金丝猴等元素)。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大家的环保认知,设置小型知识竞赛,回答项目人员准备的简答题。

本次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多位的大朋友小朋友参与,他们用热情证明,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在拼图时记住的一个区别,在涂鸦时对生命的好奇,在问答时记住的一个知识点,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份助力。

图:活动现场


  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

卫蓝侠守护碧水蓝天

开展能源革命新政对乡村影响调研

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驱动下,中国乡村能源转型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生态振兴的核心议题。随着“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政策出台,各省也在积极推进中,项目从行业的政策分析视角来切入看看实际推进中的挑战和机遇。

“驭风行动”:以村为单位,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计划年增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沐光行动”:总结推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经验,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推动户用光伏发展。

自政策发布以来,“驭风”行动已从顶层设计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层面强力推动、地方政府积极跟进、项目试点率先启动。“驭风行动”在带来村庄创收、扩大就业、发展风电产业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成本高、土地征收难,尤其是电网并网消纳能力不足、源荷时空不匹配等核心挑战。相关部门与行业专家正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如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消纳模式、技术与用地优化等。

借鉴“驭风行动”经验,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文深入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经验。然而,“沐光行动”同样面临共性挑战。两大行动均需通过完善政策、技术创新、加强宣传及注重生态和谐,确保新能源“下乡”行稳致远。

SEE卫蓝侠也将持续推动乡村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聚焦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中的用能结构与能源转型进展,通过区域调研与个案跟踪,识别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生产和生活用能的清洁替代。

图:卫蓝侠项目人员前往山东调研太阳能电辅热使用情况

不绿色不采购

新增22家绿名单企业

1、2025年7月,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子公司北京领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加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绿链行动),承诺“不绿色,不采购”,并将绿链行动发布的白名单、绿名单作为企业采购的重要参考。未来,中国电建地产将与领筑供应链在绿色标准、绿色项目、绿色低碳采购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2、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绿链行动推进委员会委员黄俊鹏博士受邀参加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承办的“多方协作推动ESG创新实践与绿色发展”主题论坛,在论坛上发布和分享2024绿链行动绿名单企业减碳表现研究报告。他指出,绿链行动最关键的价值之一,是构建了一个“链主”(房企)与“链员”(供应商)协同进化的生态系统,通过该报告绿链行动将绿色供应链的理念,转化为清晰、可度量的价值。

3、2025年7月,共新增22家绿名单企业,其中有21家企业同时进入白名单,品类范围覆盖有门窗、净水设备、聚酰胺型材、管材、石木塑墙地材、新风系统、岩棉、太阳能热水系统、入户门、密封胶、陶瓷。

图: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领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加入绿链行动


  海洋保护

带领“爱心种草人”走进东楮岛

7月,项目组在山东荣成东楮岛组织了两场“潜入蔚蓝 种一片海底花开”的海草种植志愿活动,带领“爱心种草人”一起走进东楮岛,潜入海底,感受海草的魅力,了解海草保护与修复背后的故事。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这也意味着它们完全在水下完成开花、授粉和结果。容易与之混淆的海藻是低等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海草床所在的近海,为生活在浅海的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尤其是产卵育幼场所。同时,海草床也拥有强大的储碳能力和净化能力。全球目前发现了13属74种海草,我国有16种,而我们这次志愿活动种下的是“丛生鳗草”。

潜入海底,不同区域的海草种植时间不同,在种海草之前,我们能像只儒艮一样自由在海草床里遨游,从小株海草苗到成片的海草床,很难形容光影下摇晃的海草森林。海底也发现了许多小动物,最多的可能是和沙子一样保护色的虾虎鱼、紫橙配色的海燕(一种海星)、许氏平鲉、日本蟳、薮枝螅水母等。

活动视频通道:微信关注“SEE海洋保护”视频号

图:团队出发去海草种植区


  环保公益行业发展

劲草同行

来看看劲草伙伴的最新成长

7月10日至11日上午,2023级劲草伙伴自然田团队在山西太原开展2025年上半年团队建设工作坊,在劲草导师同时也担任了协作者角色的诸昳老师的带领下,自然田团队完成了对机构的上半年复盘、3年战略优化、下半年计划更新,以及形成餐桌守护者品牌打造3年策略方案。

11日下午,自然田还前往在地劲草伙伴——山西科城进行了交流。互相了解了彼此的团队和业务,探讨了一些可能的合作点,如长三角和山西的区域联动,长三角在能源转型上的优秀案例和转型经验的交流和输出等。

来自诸昳导师的工作坊反馈:“同一家伙伴的委托,一年半里在五个地方交付了五次工作坊,观察到团队的蜕变和快速成长,感恩也开心”。

图:团队工作坊

支持创绿家的环保梦

创绿家迎来新伙伴

1、7月14日,项目在福建地区开展评审会,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昕火海岸公益服务中心通过评选,成为2025年创绿家的伙伴机构。

本次入选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昕火海岸公益服务中心致力于在东庠岛组织开展海岛、海岸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包括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和实施、零废弃生活倡导、减碳减塑提倡、海岸垃圾清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研究等相关主题活动。

2、8月4日,“创绿家1V1导师陪伴计划”首组破冰对话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完成。“创绿家1V1导师陪伴计划”是创绿家项目于2025年推出的一项公益服务,面向已进入创绿家俱乐部社群的环保公益组织,帮助其对接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公益领域前辈专家,通过定期、轻量化的陪伴式对话,为初创期环保公益组织提供方向上的启发和建议,帮助其梳理发展思路,明确阶段性目标。

本次开展对话的是2023年创绿家伙伴“武汉市洪山区青耘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小组,机构长期面向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新公民,小组由资深社会组织战略专家陈晓明担任陪伴导师。双方共同梳理了机构当前业务/收支情况,并提出当下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困惑。并“从真实需求出发”进一步梳理项目,同时对机构进一步拓展志愿者队伍提出了可行建议。

图:武汉市洪山区青耘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月捐公众号:SEE月捐计划

新浪微博:SEE基金会

抖音:SEE基金会

B站:阿拉善SEE

联系邮箱:public@see.org.cn

联系电话:010-57505155转分机号8106(工作日 10:00-18:30)

SEE小助手微信:seexiaozhushou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项目进展


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