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原来自己还有出路
欢欢(化名), 一位视障女生。
她因为眼睛逐渐失明的原因,就被家庭保护起来。
“失明后从来没有试过一个人上街,也不会用盲杖。”
直到有次她和家人,
亲身品尝到视障咖啡师冲的咖啡,
在其他视障伙伴支持下使用盲杖,
她突然哭了,原以为她是难过,后来她说:
“我是觉得原来自己还有出路,
他们很厉害,我也想和他们一样。”
还有很多像欢欢一样的残障青年,面临
出行难、自我认可难、
社会网络窄、职业选择少等问题。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补助,
也是一个可以,
让他们看到自己是有用的;
让别人看到他们是有用的;
让社会见证残障人士的价值所在。
你愿意成为那个看见他们,
并帮助他们获得这个机会的人吗?
即刻起,每日在内心为他们的改变
种下一颗善意的种子,
以“合木善意代言人”的身份每月定期捐赠支持,
让残障人士获得实现价值的新机会。
走出来,看更大的世界
自2018年注册以来,合木一直专注于残障青年社会发展工作,帮助身体不同能力的伙伴,包括轮椅/义肢使用者、先天/中途失明、听力障碍、罕见病等残障青年,通过提供学习+社会实践的课程、与不同行业共同开发残障新职业,为每一个残障青年获得生命转变和成为社会贡献一分子的机会。
点滴支持,可以帮助:
每月99元,持续1年能支持1名目前无法自主生活的残障伙伴学习独立出行,走出第一步,获得进阶个人成长课程,重建社交网络。
每月299元,持续1年您能支持1名已独立自主的残障伙伴每个月的工作补贴,他可以支持5位尚未有能力自主的残障伙伴学习独立出行。
每月499元,持续1年支持1名残障伙伴深度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投入社会新工作探索的课程,找寻新的就业方式。
宝藏月捐档位及权益
A1:随心捐 1~98元/月
每月收到电子版的月报
了解善款使用,以及残障群体的转变故事
年底收到电子年度工作报告,透明公开践行公益
享有专属编号感恩证书
优先/受邀参与残障友好/志愿者活动
同时享有第一档A1权益
享有优先参与付费活动名额1名(可分享)
同时享有第二档A2权益
公益价值共建者,名字列入合木年报善意名单
合木年度共建日列席嘉宾
享有优先参与付费活动名额2名(可分享)
同时享有第三档A3权益
资金使用预算
月捐为非定向捐赠,您的善款将按照机构实际需要用于上述主要工作。资金使用范围如下:
合木将定期通过邮件、小红书、公众号更新项目进展,让您可以方便了解持续支持带来的变化,以及创造的价值。
欢迎关注合木公众号,小红书,让每个人的价值被看见,一起用心看到更多!
感谢「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提供公募支持、
灵析提供技术支持!
秀米
项目起始时间: 2021.04.16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按摩升级,让我们一起来充充电
视障按摩店升级计划,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专业按摩的魅力,也让视障按摩师们有了新收获,在双向充电的过程里,我们一起成长!
9月3日,视障按摩店升级计划按计划持续进行培训,本次课程聚焦 “门店盈利结构” 核心主题,指导各位店主测算门店月度盈亏平衡点。
还围绕着 “产品设计优化” 展开实操讲解,课堂上,学员们参与热情高涨,与杨卓颖老师互动积极,学习氛围浓厚。
课程结束后,静睿老师进一步带领学员梳理外出服务流程,通过针对性指导夯实学员服务技能,为后续按摩服务做好十全准备。
(图为卓颖老师上课现场)
(图为静睿对学员进行按摩手法指导培训)
9月18日至19日,我们分赴黄埔科技城、国际金融中心(IFC)两处场地,为企业员工量身开展午间按摩服务。
服务中,按摩师针对健合员工久坐办公易出现的肩颈僵硬、腰背酸痛等问题,精准运用专业推拿手法,搭配轻柔拉伸,帮大家舒缓紧绷的肌肉。
不少员工在按摩时就感叹 “按到了酸痛点”,结束后更是反馈 “肩颈一下子松了”“疲劳感少了很多,下午干活都有精神了”。
整场服务收获健合员工的一致好评,大家不仅认可按摩师的专业手法,更点赞这份“午间充电”服务切实解决了工作疲劳问题。
(图为企业按摩服务现场)
9月26日、28日,我们面向公益伙伴开展30分钟/次专业肩颈按摩服务,活动预约开放后,名额迅速爆满,足见伙伴们对放松服务的迫切需求。
体验过程中,不少伙伴按完直言 :“太舒服了,肩颈的紧绷感一下就缓解了”,还有伙伴表示意犹未尽:“要是服务时长能再长一点就更好了,感觉还没享受够就结束啦”。
(图为按摩师为公益伙伴提供服务现场)
用能量点亮,独属生命的故事
在呼吸间安住自身,感受能量流动带来的每一种发生,去面对、去接纳、去尝试生命中万事万物的可能,都能让我们更加自由地生长。
生命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今天有一点点偏头痛,感觉还很明显,但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回到当下,自己的身体里时,慢慢地,我感觉我自己也得到了放松,感觉头没这么痛了,体会到了能量在流动的感觉。
9月21日,合木第二期正念生活课程正式开课。
课程于线上进行共学还结合了群聊打卡互动,大家不仅可以一起练习,还能共同讨论。
而本期的正念生活共学,也由三位视障伙伴暖暖、金兰及大彪共同陪伴学员们。
(图为伙伴们线上参与正念共学课程)
通过正念练习,不仅仅是提高对情绪的接纳,更是想要让伙伴们觉察自身的改变与价值,回望过往走过的时间,每一步的成长都有迹可循。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段伙伴的故事:
“24岁时离开家去杭州,第一次去到完全陌生的城市也是各种害怕,甚至在公交站台下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恐惧。到了旅馆更是一晚没睡好,后来我干脆直面自己的恐惧 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倒要试试看。于是第二天又去公交站台,遇到了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留学生。”
“一个友善的开始,再到后来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在杭州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再后来搬家去了广州,待几年也越来越熟。接着走过了更多的地方,感觉到自己“行者”的能量越来越足,也是成长和进步。”
懂得体谅与关爱自己,那么我们内心的力量就被筑起,当我们愿意接受恐惧与困难,并勇敢与之一战的时候,那么能量就开始流动。
与自身、与世界,共同交互的每一个瞬间,都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让更多人看见我的故事
故事不仅可以听,也可以让大家看!
9月1日开始,为了能让更多伙伴能讲述属于他们的生命故事,合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短视频自媒体入门课。
这一次短视频入门课我们邀请了阿进、子伟、宝司,还有来自北京鸿雁女工的梅若老师给伙伴们进行指导分享。
从视障视频入门运营、如何用短视频讲好我的故事?到怎样让「被忽视的日常」被看见、被记住?伙伴们在学习中不断头脑风暴,在练习中也敢于尝试,慢慢开拓自己的思路。
(图为伙伴自制视频的截图)
通过短视频账号定位及内容选题等主题的干货讲解,伙伴们也感觉自己收获满满。
(图为伙伴为自己梳理的内容账号框架)
另外,伙伴每周发布视频作业之后,我们还邀请了专业做视频的光晨科技的老师为我们的伙伴进行指导和点评。
不论是专业人士的建议,还是志愿者伙伴的小协助,都帮助伙伴们提升了对于自己视频创作的质量。
用短视频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我们希望伙伴们也能自由地创作。
每一种能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都不想错过~
向内扎根,探寻来自生命的价值
在每一次呼吸、每一阵风、每一段独白里,触摸生命最真实的形状。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8月24日上午,由九姑娘主讲,秋艳、小莫担任助教的8月“在生活”意识写作课在线上开课,九姑娘带领残障伙伴们一起走进作家余华的《活着》。
课程深入解析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界赋予的价值,而在于主体对生存本身的纯粹坚守。
(图为线上课堂截屏)
现在,想请你与我们一起,看看伙伴最深的自白。
“我是2011年4月彻底失明的,在这前后我想的最多的是怎么去死。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会想窗户能打开吗?如果跳下去,能不能直接摔死?……总之,我没想过活。脑海里也被各种情绪占领……直到我听到了一本书,余华的《活着》。”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轻易想过死了,我从失明的迷雾中走了出来,如卸下千金负重。我开始珍爱身边一直默默陪伴我的父母,开始接纳并回归到现实,开始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生活也回馈了我满满的爱。”
通过阅读,从字里行间,总能捕捉到那份与生命同频共振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也希望,每一位伙伴都能感受到“在活着”,这一真实的瞬间,并在这些珍贵的时刻里感知到自己身上不可被替代的价值。
“傍晚骑电动车出去 看到云 吹着风 听到卖西瓜的叫卖声 我觉得我在活着。”
“抛开别人的评价,做自己,活着就是我的意义,活着就是我的价值,不需要别人的评价来证明。”
好好活着,是一件最有价值,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是课堂中伙伴的金句海报)
8月3日的午后,首期残障青年导赏员培训正式开展,4位怀揣热情的残障伙伴齐聚泮塘,开启了他们的导赏初体验。
(图为第一次导赏培训现场)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户外环节,在合作方“翻屋企”老师的引领下,伙伴们漫步于泮塘五约的古巷青石板路间,了解相关建筑历史。
转入室内,老师则通过生动讲述,对泮塘五约人文民俗历史进行讲解,帮助残障伙伴们进一步学习。
浸润于现场的氛围,残障伙伴们都表达了持续参与的意愿,成功踏出了成为导赏员的第一步。
(图为第一次导赏培训大合影)
8月27日下午,四位伙伴如约而至,投身于第二次线下培训。
(图为第二次导赏培训过程)
老师再次带领大家深入探访泮塘,加深对人文历史的了解。我们还特别引入了“可触摸的历史”教具——精致的“泮塘五秀”模型与镬耳山墙模型。
(图为泮塘五秀模型、镬耳山墙模型)
让视障伙伴能够通过指尖的触感,将抽象的文化印记转化为真切立体的认知,是一次跨越视觉障碍的对话。
导赏培训的目的是让残障伙伴可以成为导赏员,带领整场活动或部分环节,发掘个人价值,同时也创造出一条残障友好体验路线。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