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睿洁是去年年底开始与苏阿姨通信的。那时她还是四平盲校初三的学生,喜欢看网文,喜欢打游戏,最喜欢的是配音,成为配音演员是她的梦想。
她认为14岁初三的她还是孩子,等她上高一就长大,是个大人了,不能成天打打闹闹,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
今年秋季她真正迈入了高一,在与苏阿姨通信的这段日子里,她觉得自己成长很快,快于她周围的同龄孩子。
因为公差,苏阿姨去了东京。她跟睿洁分享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东京,干净且井然有序,在城市管理和资源保护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睿洁在回信里说道:作为生活在东北的孩子,对这个国家,对东京没啥好印象。但听了您的分享,我突然意识到可能一个人品很差的人,也是有长处和优点的,我们也是可以取长补短,我豁然开朗,解决了一个很大的困惑。
此刻,睿洁已经进入高中两个月了,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遇到的成长烦恼,我们相信有苏阿姨的陪伴,有她自己的坚持不懈,一定能在青葱岁月里奏出最美的音符。
|
|
|
|
3.青少年助盲课程
秋季学期开启,青少年助盲课程陆续在北京鼎石学校和北京市十二中学开课。在鼎石学校,助盲培训师引导同学们讨论本学期课程目标。
参照红丹丹做过的各项活动,同学们确定了讲电影和举办触摸展这两个目标。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将给予同学们实操上的建议和支持。
10月15日下午,《无障碍电影欣赏与实践》第一课在高一三班教室开课,四十多名同学把教室塞得满满当当。
助盲培训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初步的视障体验,让同学们直接了解无障碍电影所服务的对象——视障群体。 |
|
|
|
【助盲传播】
1.自媒体平台传播
“红丹丹文化助盲”微信公众号推文15篇,浏览量5288次。
“红丹丹文化助盲”微信视频号推送短视频5个,浏览量10621次。
其他平台:“红丹丹文化助盲”微博、“心目影院”微博、快手号等同步转发相关内容,向志愿者、视障朋友、合作伙伴、捐赠人及社会公众展示工作动态和成果,传递助盲理念和价值观。 |
|
|
|
2.工作团队
大伟老师,您还记得我吗?
一盏台灯、一张小桌子、一个话筒、一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稿纸,讲述人大伟坐在电影讲述席前,随着电影的情节发展讲述画面,周围都是视障观众。
10月27日下午,大伟为他的盲人观众讲述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艘满载英军俘虏,名叫里斯本丸的日本商船沉没的故事。
为了能让盲人观众看懂这个电影,大伟到电影院看了三遍,查找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做了细致的案头工作。
“纪录片实际上不好讲,要么旁白太多太密,要么对白听不清楚,听不懂,需要转述台词。这个纪录片里就有大段大段的英文台词,留给讲述画面的时间很少”大伟说。
电影结束,一位视障小伙子激动地说:“大伟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七八年前那时候我刚失明,是父亲第一次带我来到心目影院,疫情期间我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看这个电影也是纪念我的父亲。”
66岁的大伟老师已经为盲人朋友放了20年的电影,他早就熟悉了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如何将一部电影让盲人观众“看”得淋漓尽致。
身为心目影院创始人,大伟老师始终把电影看作盲人朋友与现实社会产生连接的重要通道。电影是视觉的艺术,电影的讲述不同于说书、评论。
对于无法用视觉感受的盲人而言,场景、时间、色彩,以及年龄、动态、 表情、服饰等描述需要极具细节,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对画面有所建构。
中国有着1731多万视力残疾人士,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改善这部分群体生存窘境的关键。在大伟老师看来,能让盲人影迷们看到院线同步上映的片子就是平等的一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