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一、项目详情
卖头发的小女孩
万玉娇所谓的“家”是两间破烂不堪的草木屋,四壁透风,外墙拿几根木棍支撑着,要不然就会倒下来。
万玉娇出生后35天,父亲在石场因塌方意外死亡,母亲在其未安葬即离家出走,无任何音讯。玉娇现在由奶奶抚养。万玉娇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升初的时候,全校第一名。
我们见到万玉娇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齐平短发的“小硬汉”。我问:“怎么剃了个男孩头?”她说,“春节后剪掉卖钱了。”我心里一惊,继续追问:“卖钱干嘛?”她说:“买书包。”
曹梅,家住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们问她,如果没有学上了,怎么办?她说:“我不会同意的;我要读书!”
天很热,志愿者试着帮她把帽子脱了,可她死死地捂住帽子不给脱。边上的同学说,她刚把头发剪了卖钱了。当地女孩卖掉头发一般都用来补贴家用。
幺妹的故事
2014年3月,志愿者第一次走进杨幺妹家里,那时候她读四年级。所谓的家连门都没有,灌木被扎成了栅栏当作门简单地遮挡着。幺妹有两个只读到两年级的哥哥,早早地辍学在家帮父母种地。
2016年3月,杨幺妹拉着我们去她家,要我们做她父母的工作,她想去读初中。原来她父母打算不让幺妹读书了,以减轻家庭负担。经过一番工作,她父亲勉强同意幺妹继续去上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跟他拉了勾,算是五百年不许变的誓言。
2017年3月,我们再次走进杨幺妹家的时候,幺妹已经辍学在家。父亲还是那个拉勾的父亲,就是不断重复:太穷了,读不起了;太穷了,读不起了。
“别让崽崽们失学”项目是以资助山区困境家庭学生,让孩子们不再失学为主要内容,计划为家庭困难的400名小学生、144名初中生和30名高中生提供一年的助学款。
(本项目所有图片皆已授权)
二、项目预算
1 . 项目预算表
2 .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筹款金额达800元就可以执行项目,若实际筹集善款低于可执行金额,将发动其他渠道进行筹集。
3.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项目执行完成后善款仍有剩余,剩余的善款将用于资助更多其他符合资助标准的在校中小学生。
4.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3年12月1日
三、项目执行计划
四、善款接收机构介绍
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慈善文化,净化世道人心为使命,依托行业支持、青年培养、社区治理、社会创新、国际援助等五个平台设计开展项目。2018年,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5A级基金会。
五、执行机构介绍
苏州市成长之树公益助学中心,是由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参与,以自愿、平等的方式成立的,独立的、民间的、非官方的慈善类民办非企业(NPO),于2013年7月在苏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2015年11月被评为3A社会组织。成长之树目前开展的资助项目有:“一对一”资助学生项目、运动鞋书包项目等。所资助的学生主要来自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甘孜地区、江西省井冈山地区和抚州地区、甘肃省陇东地区、青海省甘南地区等。
六、票据说明
1.灵山慈善基金会作为该项目的善款接收方,可为支持本项目的爱心人士开具合法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
2.基于人工、邮寄成本等因素考虑,我们可为每笔捐赠200元以上、有发票需求的捐款方开具并邮寄纸质票据(200元以下的捐赠,如有需要,可开具电子票据);
3.捐赠票据索要方式:点击此表单,录入相关信息和捐赠成功后的微信支付截图(含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即可;
4.如有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发送至我们的工作邮箱:weiailianquan@lingshanfoundation.org,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项目起始时间: 2023.12.04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为凝聚长期支持机构发展的月捐人力量,搭建深度沟通与价值共创平台,机构拟举办首届月捐人大会,现启动筹备会议,具体说明如下:
本次筹备会议核心目的为明确大会整体框架、协调筹备分工、收集关键环节建议,为首届月捐人大会的顺利落地夯实基础。会议将聚焦三大议题:一是研讨大会主题与核心议程,确保贴合月捐人关切;二是规划月捐人参与形式,涵盖分享环节、互动设计等内容;三是协调宣传推广、流程执行等筹备保障工作。
月捐人大会多方协作梳理筹备重点、明确时间节点,参会时间定为9月27日下午13:30-18:30。参会人员包括机构项目、传播、筹款等部门负责人及核心志愿者代表,采用定向邀请制,拟采取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受邀人员需于9月25日前提交报名确认出席。此次会议旨在凝聚筹备共识,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月捐人大会奠定基础,进一步深化机构与月捐人的信任连接。
平凡者的远征 在助学长路上看见伟大
读《岁月流转果满枝 ——成长之树与泰和十五载光阴纪》,像是跟着汤永坚的脚步,重走了一遍跨越十五年的助学远征。他不是作家,却用最朴素的情怀,把一段段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写进了岁月的书页里;他不是摄影师,可每一个字里,都藏着那些被记录下的、闪着光的瞬间;他也不是运动员,却用脚步丈量出了山区孩子与希望的距离,让“远方”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成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一路,最动人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奇妙交融。汤永坚和他的爱心团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却因一份对孩子的牵挂,把周末和假期都献给了往返泰和的列车。那一趟趟“周恩来号”绿皮车,车轮碾过的不只是铁轨,更是把“不可能”碾碎,铺成了孩子求学的路。他们记录美好,不是用相机的快门,而是用一次次家访时的倾听、发放助学款时的郑重,把那些困境里的挣扎与坚持、绝望里的微光与希望,都刻进了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这种记录,比任何摄影作品都更有力量,因为它带着温度,连着牵挂。
跨越千山万水的脚步,也格外令人动容。从江南烟雨到赣南山水,距离从来不是阻碍。汤永坚和他的爱心团队用双脚、用车轮,缩短的是孩子与高校的物理距离,更是把“梦想”从遥不可及,拉成了一步步能抵达的现实。那些山路的崎岖、旅途的疲惫,在看到孩子拿到助学金时的眼神,听到孩子考上大学的消息时,都化成了值得。这让我想到,所谓“伟大”,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里。不是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把一件小事,用十五年的时光,做到了极致,做到了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
最震撼的,是平凡事迹里铸出的伟大与辉煌。汤永坚不是火线英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他和成长之树的志愿者们,用一次次家访、一笔笔助学款、一年年坚守,做着最“英雄”的事——为困境中的孩子托举未来。他们让“教育公平”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温暖的行动。那些受助孩子从怯懦走向自信,从困境走进校园,又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的故事,不就是最辉煌的注脚吗?这让我明白,伟大从不需要“标签”,只要怀揣着对他人的善意,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能铸就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辉煌。
在《成长之树》的字里行间,更镌刻着教育者的深情。长桥实验小学校长胡彬为这本书题词“爱满怀,星满天”,短短六字,道尽了教育的真谛——以满腔热忱滋养童心,让每一颗星星都能在爱的天幕上闪耀。这份爱,是课堂上的循循善诱,是校园里的默默守护,更是对成长最温柔的期许;这片星,是孩子们眼中的光,是笔尖下的梦,是未来路上终将绽放的万千可能。正是这份满怀的爱,托起了满天星光,让《成长之树》不仅记录着成长的足迹,更成为了一段关于爱与希望的温暖注脚。
读完这份“光阴纪”,心里满是敬重与触动。汤永坚们让我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愿意拿出一点情怀、一点坚持,用平凡的自己,去点亮别人的人生。这一路助学的故事,就像一盏盏灯,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求学路,也照亮了我们对“平凡与伟大”的理解——原来,伟大从不是高不可攀,它就藏在普通人的坚守里,在一次次为他人付出的行动中,慢慢长成遮风挡雨的树,结出满枝的希望果实。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捐项目推广活动——月行一善,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苏州温情启幕。活动现场暖意融融,百余位来自企业、教育、金融、基层服务等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与长期捐赠人齐聚一堂,共同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活动伊始,主办方通过短片展示了月捐项目的帮扶成果:山区学校里,孩子们穿着校服捧着新书露出灿烂笑容。随后,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运作机制:每月5元、10 元、50元的小额捐赠,通过透明化管理直达受助群体,形成 “持续关爱 — 精准帮扶 — 反馈监督”的闭环模式。据统计,项目运行以来,已累计收到捐款超49万元,覆盖帮扶对象500余人次。
在 “公益故事汇” 环节,两位月捐人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阙总说,这是一件值得坚持的好事,自己非常乐意与身边的朋友分享,邀请大家都为孩子们的读书梦助力。金子表示,朋友们都很支持自己,愿意成为月捐人,共同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互动环节中,不少参与者现场扫码成为月捐人,二十余人当场扫码加入月捐计划。从事幼教工作的王女士表示:“这样细水长流的公益模式很有意义,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
活动尾声,主办方发起 “爱心接力” 倡议,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负责人表示:“公益不是一时兴起的善举,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每一份月捐都是一份承诺,让受助者感受到长久的温暖。”
此次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月捐项目的价值,更搭建起爱心传递的桥梁。正如现场展示的标语所言:“微小的坚持,终将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