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2-05-10
地球合伙人月报 | 东北虎栖息地恢复项目试点已开启

地球合伙人月报 | 东北虎栖息地恢复项目试点已开启

2022年4月 守护濒危物种工作进展


亲爱的地球合伙人


四月,本应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却受疫情影响,心头不觉蒙上了一层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或许坚定不移地做好我们自己,也是抵抗各种变化的方式之一。因此,与大家一同前行的脚步,还将继续!


除了项目进展,我们还在四月的地球日,成功举办了以下活动:

    1- 邀请张云雷先生加入地球合伙人,一同“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

    2- 举办了四场主题分享会,和大家一同了解大熊猫保护、海洋减塑、长江江豚保护和东北虎保护工作中“环保先锋”们的具体工作;

    3- 开发了一个线上H5——《来测测你在环保事业中的英雄角色》,希望通过简单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环保工作中的内容。

感谢每一位参与“线上志愿者”“超级劝募人”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家的支持和反馈让我们倍受鼓舞。


另外,本月的线上分享活动也已准备好,5月13日晚上7:30,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候鸟日分享会:“东滩鸟事”

本期地球合伙人月度进展摘要


  • 东北虎:为了不断增强东北虎栖息地的质量以及连通性东北虎项目组初步确定在吉林省大兴沟林业局开展试点工作,以营造东北虎偏爱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为目标,开展人工林改造、林灌补植和割灌等工作。

  • 大熊猫:都江堰管护总站开展新一轮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巡护员们与社区志愿者一起,通过派发传单和科普手册的方式,向民众科普环保知识

  • 雪豹:4月8日,雪豹团队参加了WWF雪豹线上交流会,分享了正在祁连山进行的雪豹调查工作,并和其他国家的项目人员讨论了雪豹调查和保护技术等相关专题。

  • 长江江豚:4月18日至19日,项目人员在长江天鹅洲开展了2022年春季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江豚主要食物的小型鱼资源不足,鱼类繁殖期和雨季到来后,长江的鱼会对故道的鱼类资源进行一定补充

  • 中华白海豚:声学设备已全部回收。声纳图谱研究显示白海豚的活动有季节性规律和昼夜节律


感谢您的支持,携手前行,保护物种多样性,共建一个生生不息的地球。


具体内容如下:

东北虎保护项目

东北虎栖息地修复项目开展试点工作


整个4月,吉林省都在居家办公和全民抗疫。东北虎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利用线上视频会议和合作伙伴实地无人机调查的方式,不断的寻找适宜的东北虎栖息地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地点

东北虎栖息地修复项目试点筛选 ©️ 大兴沟林业局

经过反复多次线上和实地的交互式调研,初步确定在吉林省大兴沟林业局率先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并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的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东北虎栖息地修复工作方案”。


该项目以营造东北虎偏爱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为目标,开展人工林改造、林灌补植和割灌等工作,不断增强东北虎栖息地的质量以及连通

人工林皆伐地的野生动物调查工作 ©️ 大兴沟林业局

野生大熊猫保护项目

监测巡护工作中的社区宣传与自然教育


每当说到巡护监测工作的时候,仅仅是指进山巡逻吗?其实并非如此,监测巡护的队伍不但要完成对大熊猫保护区阶段性的巡逻监测,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同时还要担负起对大熊猫栖息地所在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居民开展自然保护宣传和自然保护教育的工作


今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组织了新一轮的巡护监测队伍。所有成员同社区志愿者一起,前往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的居民聚居区和周边社区开展了针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参与宣教队伍的成员们通过派发宣教传单和科普手册,以及走访居民等形式深入社区,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传递给见到的每一个人


伴随着一次次环保的宣传和教育行动,大熊猫所在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居民对环境保护也日益的重视。相信未来我们能够通过巡护监测的专业行动和社区居民的共同配合,为大熊猫和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态条件

工作结束打卡 ©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雪豹保护项目

国际雪豹调查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目前全球各地的雪豹保护工作处于不同的阶段,我们的雪豹保护工作在过去几年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更好地学习WWF的国际专家优势,才能确保我们更好做好雪豹保护工作。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将我们的落地保护工作分享给国际同行伙伴,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进一步明确我们现在做的雪豹调查的示范,在全球的技术层面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从而更清楚地明确我们保护工作的方向、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让我们的工作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因此,4月8日,我们和WWF中国共同主办了雪豹网络线上交流会,以“大尺度雪豹调查技术为主题,与9位来自各个国家的雪豹保护专家,开展了交流。


会议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各个国家的全国雪豹调查现状和进展情况分享,本次交流共涉及5个雪豹分布国,分别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尼泊尔、不丹。

  • 第二部分:四项与雪豹调查技术相关的专题讨论,包括设计和规程、占域调查、种群调查以及数据管理和处理;

会上,大家分享了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已经尝试的解决办法以及调查过程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并表达了对未来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对雪豹种群和栖息地的了解的愿望


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困扰大家的共同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很有潜力通过科技应用及公众参与来解决。未来我们也会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尽量为雪豹调查扫清障碍。


之后我们也会尝试通过定期的交流会,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更好地推动雪豹保护工作。

江豚保护项目

天鹅洲鱼类资源动态监测


4月18日至19日,来自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调查团队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2022年春季渔业资源调查

渔业资源调查 之 岸边观察 ©️ 天鹅洲江豚保护区

调查团队在不同情况水域分别采样检测。根据现场初步判断,天鹅洲故道内渔业资源总量十分充足,但是作为江豚主要食物的小型鱼资源存在明显不足故道内的鱼类种群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随着鱼群即将进入繁殖期而且雨季的到来,长江的鱼会对故道的资源会进行一定的补充。

中华白海豚项目

声呐图谱研究有新发现


受疫情持续影响,项目地附近海域已封海,项目团队也已将所有放置的设备收回。根据之前一年的工作,我们发现中华白海豚的声呐监测呈现出了季节性规律

监测位点丰水期与枯水期中华白海豚声呐信号监测结果示意图 ©️ OPF

在监测位点,枯水期中华白海豚声呐信号监测率明显高于丰水期。并且我们发现中华白海豚的声呐监测呈现出了一定的昼夜节律

监测位点中华白海豚声呐信号监测结果的昼夜节律 © OPF

丰水期,监测位点中华白海豚声呐监测率在白天高于夜间

枯水期,监测位点中华白海豚声呐监测率在夜间高于白天

我们推测这样的结果大概率还是因为中华白海豚的迁徙导致这样的:枯水期动物主要栖息在近岸区,而丰水期动物外迁至近海区

5月14日是国际候鸟日,本月我们邀请了候鸟团队的同事来分享他们的环保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 http://lxi.me/yh9zg「候鸟日分享会:“东滩鸟事报名参加哦!

更多活动信息请关注“一个地球OPF”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