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鲸类动物极少生活在江湖之中
但长江中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
长江江豚——“微笑天使”
白鱀豚 ——“长江女神”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白鱀豚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如今长江江豚的数量为1012头左右
野外大熊猫的数量有1800只左右
也就是说
长江江豚的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要少!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长江江豚呢?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
干流流经8省2市1区
养育着全国将近1/3的人口
但是长江大型物种白鲟已灭绝
野生中华鲟岌岌可危
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长江江豚极可能已成为长江里的唯一旗舰物种
其生存和健康状况是长江生命力最重要的指示
保护长江江豚 就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我们在做些什么?
· 监测野外江豚种群现状
我们借助目视考察、
声学仪器、无人机影像等科学手段监测
分析江豚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声学仪器:Sound Trap
给江豚做体检
江豚喜欢生活在近岸及沙洲等水域
通常3-5头集群生活
它们不喜欢固化的岸线
不喜欢挖沙活动频繁的区域
也不喜欢航运繁忙的地方
但是为了生存
它们也会在鱼群聚集的码头活动
定期的野外考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江豚
更加有效地去保护它们
· 研究人工环境下江豚的生活习性
长江里大量的泥沙导致江水十分浑浊
只有在江豚出水呼吸的时候
才能观察到它们小巧的身影
而在人工环境下生活的江豚为科学家们
提供了近距离研究的机会
通过观察研究白鱀豚馆里的江豚
我们了解到江豚的繁殖习性
4-9月份是它们的繁殖期
怀孕期约12个月
江豚宝宝需要在妈妈的关爱和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
这些为我们更好地保护野外的江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江豚
关心江豚保护
我们还支持建设“守护江豚示范学校”
组织“守护江豚后援团”
成立“长江生态公益讲师团”
你的微笑,我们在乎!
你的家园,我们守护!
您的“每月一捐”
将是留住江豚微笑的星星之火
您的捐赠将用于以下行动:
每月50元 给江豚买一餐小鱼口粮
(每头江豚的一日用量大概5KG)
每月150元 可以为工作人员购买一个野外工具包
(包括冲锋衣、面罩、手套、望远镜、雨鞋等用品)
每月300元 每年可以支持开展1次野外江豚考察
或支持一台声学仪器的监测维护
此月捐项目于7月5日上线
成为我们的月捐人,您将获得: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精美的爱心证书
江豚保护最新进展的季度期刊
优先参加志愿活动的机会
年终回馈的爱心礼包
Since: July 09, 2020
Scan the QR code, and use your phone to support.
第三届“全民爱豚月”
2023年5月22日下午,在光谷九小同学们悦耳的童声诵读中,第三届“全民爱豚月”启动仪式暨“数字江豚”成果展,在武汉香格里拉酒店拉开帷幕。
2021年6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和中科院水生所联手,首创发起“全民爱豚月——助力江豚重返武汉”活动,现已成为长江江豚保护和长江生态文化传播的知名品牌。
同时,将每年6月定为“全民爱豚月”,这是因为6月份是野外长江江豚繁殖活动最为活跃的月份,也是江豚母子最需要人类呵护的月份。
去年6月1日,第二届“全民爱豚月”活动上,“数字江豚”正式上线,致力于打造“数字江豚”体验空间,推广“数字江豚”文创产品,开展“数字江豚”公益活动。
今年,第三届“全民爱豚月”启动仪式与“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甜蜜相遇,使得活动更具意义。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数字赋能 全民爱豚”。活动指导单位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林业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活动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共同举办;支持单位是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支付宝(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M工业设计小镇、武汉香格里拉酒店。
活动还邀请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岳阳市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浦发银行、武汉新原力科技等单位代表参加。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徐旭东,全国人大代表王琼、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程正志、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梁琼,前述各单位负责人及代表,“数字江豚”守护者联盟单位代表,中小学师生代表和志愿者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200余人与会。
2件议提案,吸引全国“两会”灼热目光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5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王琼,提交关于“数字江豚”的相关建议。两会代表的提案,让“数字江豚”受到各界高度关注,也成为数字中国战略和长江大保护战略下,探索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
5月9日,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率队调研长江大保护暨“数字江豚”建设工作。他提出:“保护江豚是对整个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启动的“数字江豚”项目,是对长江大保护和公益环保的新探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关于“数字江豚”的建议。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书记梁琼致辞:中科院水生所愿继续做好江豚保护的科研创新,在数字中国战略和长江大保护战略下,与诸位同仁一起探索江豚保护的新路径,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活动现场,武汉香格里拉酒店获颁“爱心企业”证书。这些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利用企业各种场地及宣传资源,全面推广“数字江豚”项目公益理念,倡议更多企业筹集资金,支持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助推政府、社会和企业“数字赋能,全民爱豚”格局,尽快形成并发挥作用。
“认养江豚”让你多一个“萌宠”
将迁地保护的江豚放归长江,首次开展这样试验工作,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心里没底。白鱀豚基金会副秘书长梅志刚副研究员,在当天带来了江豚放归长江后的最新消息:放归的长江江豚,极大可能已融入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说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适应性训练及放归已经形成闭环;“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的成效,让江豚能够成功放归长江,有利于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
湖北两大江豚迁地保护单位也带来了各自的品牌活动,长江新螺段自然保护区联合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开展“长江微笑天使代言人”活动,通过前期的招募和选拔,最终评出10位充满热情和志愿精神的江豚保护代言人。其中的“微笑天使”代言人王德艳说,成为代言人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和荣誉,留住江豚微笑的希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当中。
目前,天鹅洲保护区故道内的江豚种群约有100头,每一头都有自己的身份编号和相关信息。
当天,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推出“迁地保护区江豚认养”公益项目,招募更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认养江豚”。希望这样的江豚,成为大家的“微笑萌宠”。
“数字江豚”取得阶段性成果!
5月22日,在第三届“全民爱豚月”启动仪式暨“数字江豚”成果展活动中,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数字江豚”一年来取得的5项阶段性成果。
2023年4月1-2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鲸类研究和保护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齐聚珠海,聚焦海洋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领域热点,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李彦亮会长,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王克雄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研究员,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朝明局长,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党委书记刘梅,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副院长邹世春教授、副院长苏明教授,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秘书长陈芳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吴玉萍教授主持,苏明副院长、刘梅书记、张朝明局长、李彦亮会长致辞。
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 王丁在本次会议中的特邀报告中带来“长江江豚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报告中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虽然种群数量在历史上首次“止跌回升”,但其濒危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主要威胁来自于栖息地破坏:无序的挖沙、过度的渔业捕捞、水体污染、航运繁忙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
白鱀豚基金会秘书长/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 王克雄为本次会议作报告“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广域实时声学影像监测预警网及 大数据研究”, 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实时声学系统(RPCD)正式投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本系统主要对中华白海豚以及长江江豚进行实时监测,解决了先前声影像监测存在同步性、实时性、广域性上的不足。
Scan the QR code with WeChat to support
Scan the QR code with WeChat to support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Scan the QR code with WeChat to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