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5-06-30
【红丹丹助盲计划】月报(2025年5月)

【红丹丹助盲计划】月报

2025年5月


亲爱的捐赠人:


在这有您参与,共同筑就的“红丹丹助盲”平台,打破了视觉的障碍,视障朋友看电影,看书,看世界,构建起自信和能力,平等、无差别地享有和创造美好生活。

2025年5月,“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世界不单纯只是视觉,还有听觉、触觉和嗅觉,失去视觉不等于定义了我的全部”视障朋友小爽选择勇敢地走出来,第一次来到“心目影院”,感受这里的纯粹和暖心。


盲童阅读援助计划在5月24日为20所盲校/特校的视障学生上了第7节阅读直播课,一起阅读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两本书。


红信箱活动中,每一封志愿者的来信,都能让盲孩子的心情像打开了一个装满了宝藏的盒子,里面满是新奇的事物和温暖的话语。


助盲课程在鼎石学校和十二中学开课:鼎石的同学为下个月的无障碍戏剧演出紧张地准备着,十二中的同学们引领视障朋友走进校园,共同感受光影艺术。


5月7日上午,红丹丹、心目基金会以及东直门街道残联携手举办了【指尖上的“视”界】无障碍触摸展活动。青铜器、航天器模型让视障朋友触摸到了千年文明和星辰大海。


5月10日下午,十余位视障朋友与德勤志愿者及红丹丹志愿者齐聚一堂,以科幻小说《AI未来进行式》为媒介,开启了一场跨越视觉障碍的思想碰撞。


5月12日上午,红丹丹携手建外街道残联在万达影城(CBD万达广场IMAX店)的鼎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建外街道残联2025年“看见世界 共享美好”的第二场公益观影活动。


5月17日下午,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前夕,红丹丹联合恭王府博物馆、腾讯志愿者协会开展“指尖上的北京”助盲融合活动,组织近20位视障朋友与志愿者结对游览恭王府,以多元形式传递城市人文温度。


感恩您的每一笔捐赠,赋予视障青少年未来多元发展更多的机会;助力失明人士更快回归社会,重建人生;支持红丹丹助盲事业更可持续地发展。


与盲人同行,不以目视,而以心观,世界将更显其广阔无垠。

【工作进展及成果】


1.“心目影院”为盲人讲电影


1.1 本月开展盲人看电影活动8场次,参与志愿者158人次,受益视障观众259人次。

1.2 5月17日上午,小爽第一次走进心目影院,第一次看无障碍电影,感觉特别好!她说:“讲述老师讲得好,志愿者给我们送上了咖啡,感觉很贴心,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比较纯粹,因为志愿者们都是自愿的,很暖心,这件事情很有价值。”


小爽曾经用微弱的视力看到过这个世界,但自从视力下降之后,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出门,也不爱跟大家去交流,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挣扎。


后来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可能不只是单纯依赖视觉,我们还有听觉、触觉、嗅觉,难道自己之后的人生就要靠别人的怜悯吗,自己就要这样度过一生吗?


于是,她选择了走出来,走出家门,让阳光洒在身上,让微风拂过耳边的发梢,用听觉、触觉和嗅觉重新来链接世界。当她勇敢地走出家门,发现收获了很多的爱心和帮助,失去视觉不等于定义了你的全部,走出来,找回生命的意义。


5月21日下午,小孙提早了一个小时到了集合的地铁站,他没有在原地等候志愿者来接,而是带着他的导盲犬走出地铁站,挑战一条完全陌生的通向电影院的道路。小孙通过手机导航确定行进路线,导盲犬带他躲避障碍物前行。


普通人花二十分钟走的路,他们走了四十多分钟,当他们顺利平安地到达影院门口,他成就感满满地给活动组织人员发送信息:“我已经到了影院,在门口等候大家”。小孙跟他的导盲犬合作不到半年时间,他说:我们需要多训练,多磨合,解锁更多从未到达的地方。


“心目影院”为盲人朋友提供了走出家门的机会和理由,帮助她们不断拓宽行动和生活的半径,不再封闭,不再被怜悯,重新找回人生的信心和价值。

2.“心目图书馆”为视障朋友提供有品质的无障碍阅读,专题项目“盲童阅读援助计划”助力盲生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


2.1 5月24日,“盲童阅读援助计划”2024-2025阅读直播课第七课已顺利开展。本次直播课,邀请演员、作家、编剧沈飞鹂老师莅临红丹丹直播现场,就主题“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与全国的盲生朋友共赴一场关于生命、热爱与无限可能的对话!


课堂上,沈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两本书。“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巧克力”,“我想发明一种巧克力书,当我看完它,我就把它吃掉”,“我想发明巧克力毛绒玩具,摸起来软软的,闻起来香香的”,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想象力!

观“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阅读直播第七课有感(一)

观“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阅读直播第七课有感(二)

观“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阅读直播第七课有感(三)

观“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阅读直播第七课有感(四)

观“爱巧克力还是爱跑步?在美好的童年开启一场生命的长跑”阅读直播第七课有感(五)

2.2 “不宠溺的爱,让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拥抱生活”


青岛市盲校 张慧玉同学


初夏的暖风从宿舍窗口溜进来,轻轻翻动着桌前的盲文笔记本。我点开手机,便听见梁学长清朗的声音:“请沈老师给我们描述下周围的环境吧!”


紧接着,沈老师温柔的语调流淌而出:“此刻我们坐在带浅蓝色飘窗的图书馆里,阳光正斜斜地洒进来。梁老师穿着灰绿色的T恤,我穿着一条棕色的裙子,我们背后是整面墙的书架......”


这细致入微的画面通过声音勾勒,像一束暖光,瞬间点亮了我眼前模糊的世界。


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永远藏着惊喜:会飞的巧克力糖、能还原美味的口香糖,每一种奇思妙想都让我忍不住微笑。


但最让我叹息的,是那个被宠坏的小姑娘。为了她想要的金奖券,父亲停下整个工厂,让工人们没日没夜剥开成吨的糖纸。当她最终因贪婪受到惩罚时,我仿佛看见纵容如何将天真染成任性。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姐姐手把手教我洗碗的场景。我总怕洗不干净,她却说:“洗三遍,不够就五遍,总能干净。”


第一次独自用微信支付时,奶奶轻轻握住我的手:“不用怕别人的目光,你勇敢尝试的样子最可爱。”


每次出门,爷爷都让我走在前头,他的脚步声始终保持半步距离,教会我用盲杖感知方向,却从不主动搀扶。


正是这些不宠溺的爱,让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拥抱生活。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则像一阵穿透阴霾的风。


刚到青岛盲校的日子里,孤独与挫败几乎将我淹没。别人半小时背完的单词,我要花两倍时间;课堂上的知识像散沙般难以把握。


直到那节体育课,阳光把跑道晒得发烫,我喘着粗气跑完第二圈,胸腔被心跳震得生疼。"pain is inevitable , suffering is optional" 书中的句子突然在脑海中响起。


我开始跑两圈、走一圈,汗水浸透衣衫,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但我告诉自己:就像完成一圈跑步,学习也需要这样的坚持。


当我终于冲过终点线,忽然发现心里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消失了。


现在每个周末清晨,我都会在操场慢跑,耳机里的音乐和脚步声交织,正如村上春树所写:“跑步教会我,有些路,只能自己一步步丈量。”


原来无论是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还是家人充满智慧的教导,亦或是跑步时咬牙坚持的经历,都在岁月中编织着同一张成长的地图。


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那些深夜里辗转反侧的焦虑与迷茫,最终都化作了照亮前路的光芒。

2.3  赤峰特殊教育学校于同学在给与他通信的苹果志愿者崔姐姐的第二封回信里说道:收到您的第二封信,我非常激动,非常开心,我的心情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里面满是新奇的事物和温暖的话语。


于鑫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他说,这是第一次有人给他写信,主动地与他交流,与他分享这么多新鲜的知识、见闻和精力。


崔姐姐会跟他分享苹果最新的产品,视障、听障及阅读障碍的人士都能使用的产品;会给他介绍她连续三年担任手语翻译的大活动;会给他讲述她的旅行路线,上海、杭州、景德镇、北京;会与他解读史铁生文字里蕴含生命的破碎和重生的力量……


听到崔姐姐分享的内容,于同学都会不吝赞叹。得知于同学会拉马头琴,崔姐姐也表达了大大的钦佩。他们相互激励,给予对方满满的正能量。


这些能量通过一句句饱含情谊的话语在两个心灵之间流淌,滋养着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3.青少年助盲课程


北京市十二中学的《无障碍电影艺术欣赏和实践》课程在5月迎来了校园助盲实践活动。经过与学校团委、学生部沟通,我们设计了活动招募海报,张贴在校园宣传栏里,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成为志愿者。


5月24日一大早,三十多名同学在西局地铁站集合,迎接着视障朋友,引领他们走进十二中校园,开启了一场无障碍电影之旅,感受光影的温度。


2022年至今,红丹丹的“假如给我三天黑暗”青少年助盲课程和“无障碍电影艺术欣赏与实践”课程陆续进入十二中学,并连续三年举办了心目影院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内容不仅触发了同学们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和同理心,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了解、接触和实践服务视障群体的经历。

更多详情

4.“指尖上的视界”无障碍触摸展:穿越千年文明,感受星辰大海


5月7日上午,由红丹丹、心目基金会以及东直门街道残联携手举办的【指尖上的“视”界】无障碍触摸展活动在东直门街道温馨家园顺利开展!


十余位视障朋友在红丹丹志愿者和北航师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正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这里不仅有商周青铜的厚重低语,更有航天器的金属心跳,一场“可触摸的文明对话”正在上演。


触摸展上,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在掌心层层绽放,应县木塔的榫卯咬合成一首建筑史诗,泰坦尼克号的舷窗轮廓诉说着冰海往事。


“这是轨道舱的弧形穹顶,航天员从这里眺望地球;这是返回舱的防热层,凹凸的蜂窝结构能抵御3000℃高温。”


北航师生们一边讲述,一边引导视障朋友触摸神舟飞船模型。当指尖划过天宫一号对接机构的锯齿状卡槽,原来太空之吻是这样严丝合缝!


当手掌覆上这些微缩模型,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明细节,正在炽热的掌心中重构着世界的维度。触摸展于视障朋友,是指尖上的“视”界;于讲述志愿者,和视障朋友一起看世界,更是一次用独特方式书写的——对世界的赤诚告白。


在志愿者的引领和讲述下,视障朋友用指腹的温度融化青铜的冷峻,以掌心的纹路对接飞船的焊痕,让被遮蔽的视觉在触觉里迸发出温暖的光。


红丹丹助盲志愿者陈晶作为触摸展“商周青铜器”板块的讲述者亦感触颇深:“社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所有人都可以了解。通过触摸展,我讲你听再用手触摸,让大家享受知识的力量,感谢红丹丹实现了我的小愿望。”

更多详情

5.心目融合读书会:当文字跨越视觉,阅读便有了温度


5月10日下午,十余位视障朋友与五位德勤志愿者及红丹丹志愿者齐聚德勤北京办公室,以科幻小说《AI未来进行式》为媒介,开启了一场跨越视觉障碍的思想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还有三位“盲童阅读援助计划”的项目探访者来到现场,与视障朋友及志愿者深入交流,分享对于AI的不同见解。


活动伊始,志愿者与视障朋友结成“阅读伙伴”,用声音传递文字的力量。


当《AI未来进行式》中关于人工智能的奇思妙想在会议室回响时,视障朋友们通过志愿者的朗读,触摸到了AI世界的轮廓。


随后的分组讨论中,话题从小说情节延伸到现实关怀。明眼与视障朋友围坐一圈,各抒己见。


活动尾声,最动人的环节悄然登场。志愿者在视障伙伴的指引下将讨论中迸发的金句和想说的话用盲文记录在书签上。


这场读书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共读,更是一次对“无障碍社会”的生动诠释。


它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超越视觉,用声音与心灵搭建理解的阶梯;科技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应成为包容与平等的推手。

更多详情

6.“建外残联2025年“看见世界 共享美好”系列活动之第二场观影活动顺利开展


5月12日上午,红丹丹携手建外街道残联在万达影城(CBD万达广场IMAX店)的鼎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建外街道残联2025年“看见世界 共享美好”的第二场公益观影活动。


活动当天,60位建外街道辖区内残障朋友及其家属齐聚“朝阳公益影厅”,共同感受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独特魅力。残障与非残障观众并肩而坐,笑声与抽泣声此起彼伏,无障碍环境让情感流动毫无阻隔。


看见世界,共享美好!公益观影不仅是一次文化共享,更是一次跨越视觉障碍的温情对话。

更多详情

【助盲传播与热点聚焦】


1.自媒体平台传播


“红丹丹文化助盲”微信公众号推文38篇,浏览量5285次。


“红丹丹文化助盲”微信视频号推送短视频12个,浏览量10854次。


其他平台:“红丹丹文化助盲”微博、“心目影院”微博、快手号等同步转发相关内容,向志愿者、视障朋友、合作伙伴、捐赠人及社会公众展示工作动态和成果,传递助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媒体


2025年5月,建外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等自媒体对红丹丹文化助盲活动进行报道,浏览量超1千。

3. 80岁盲人办手机卡,被要求必须“眨眼刷脸”认证


5月4日,江苏扬州80岁盲人管先生前往某运营商营业厅办手机卡,因眼球缺失无法睁眼刷脸,虽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且眼部残疾肉眼可见,营业厅仍以“相关规定”要求刷脸验证,管先生无奈以亲属名义办卡。


5月12日,有记者多次联系涉事营业厅未果,后致电涉事品牌运营商分公司。工作人员称人脸识别是防止新开手机卡被盗用的必要程序,对于特殊用户有无其他验证通道表示不清楚。


该位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当地该品牌不同营业厅对待特殊用户做法不同。涉事营业厅附近另一家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残疾人持本人残疾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拍照留档即可,无需人脸识别。


我国2023年9月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参与融入社会生活。今年6月1日将正式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非必要不得将‘刷脸’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处理残疾人和老年人人脸信息须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人脸属于敏感生物信息,受法律特殊保护。《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基本原则是“非必要不刷脸”,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规定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刷脸验证应提供其他合理便捷方式。


由此可见,电信运营商要求只能刷脸验证身份违规。实名认证办法多样,如指纹认证、声纹认证、现场人工审核等,涉事营业厅只认“刷脸”,是将技术便利异化为刚性门槛,缺乏对人的尊重。


技术发展不应裹挟人,技术越是发展,对人的服务越要细致到位,让人人享受技术便利,而非被技术设门槛。技术只是手段,为人服务才是目的。

更多详情

【我们的故事】


1.受益人


触摸展上的奇妙之旅


5月7日上午,参观完由红丹丹和心目基金会以及东直门街道残联携手举办的【指尖上的“视”界】无障碍触摸展活动后,视障朋友李爱军阿姨给红丹丹工作人员发来了这样的感受: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我触摸到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航天模型。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十号的模型摆在面前,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触碰到神舟飞船十号长长的舱体,两侧可开合的太阳板充满科技感,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向浩瀚宇宙。


北航的同学们在一旁认真讲解,他们说翟志刚乘组就搭乘过神十,那一刻,我对航天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我摸到了坑洼不平的月球表面,我十分好奇宇宙飞船在月球上如何“行走”,这奇妙的构造真是太神奇了!除此之外,泰坦尼克号大船模型等也都栩栩如生,让我仿若身临其境。


以前,宇宙飞船对我来说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而通过这次触摸展,我有了切实的感受,也更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而自豪,心中满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未来,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提供可触摸的实物模型,让更多指尖触摸到人类璀璨文明。

2.工作团队


以爱为笔

绘就视障群体的文化暖途



2010年2月4日上午,阳光轻柔地洒在恭王府大戏楼上,红丹丹工作团队与恭王府携手组织的“恭王府残疾人公益文化日”活动在此签约启动。


那一刻,我们怀揣着对视障群体深深的关怀与责任,立下了每月首个周二定为该公益日、接待全国残疾朋友免费参观的庄重承诺。


多年来,这份承诺如同一颗坚韧的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公益日开展至今,恭王府宛如一座温暖的港湾,在红丹丹工作团队的积极推动与参与下,已接待超过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精心举办了100余次专场服务。


每一次接待、每一场服务,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而“恭王府残疾人公益文化日”也已然成为一张闪耀的公益服务名片,散发着独特而持久的人文魅力,这让我们深感自豪与欣慰。


为了让视障朋友能更深入地感受恭王府的历史文化,红丹丹工作团队与恭王府心怀对视障群体的深切关怀,精心雕琢、共同打造了《恭王府触摸导览地图》。这张地图,是我们为视障朋友开启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是他们探索恭王府的“眼睛”,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我们深知,对于视障朋友来说,触摸是他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张地图的设计上,我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精准传达恭王府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同时,恭王府工作团队还组建了专业的志愿者团队,为视障朋友提供贴心入微的志愿讲解服务。每一次讲解,老师们都用心准备,用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为他们打开通往历史与文化殿堂的独特大门。


通过讲解,让视障朋友在触摸地图的同时,能在脑海中构建起恭王府的完整形象,让他们在触摸与聆听中,感受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力量。


时光流转,来到2024年5月17日下午,恰逢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前夕,这份爱与关怀在红丹丹工作团队的努力下再次升温。


我们联合恭王府博物馆、腾讯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了“指尖上的北京”助盲融合活动。为了这次活动,我们精心策划、细致筹备,组织了近20位视障朋友,并安排他们与腾讯志愿者一一结对。


我们希望以这种结对的方式,让视障朋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能更安心、更深入地走进恭王府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府邸,以多元且创新的形式,传递城市那深厚而绵长的人文温度。


当视障伙伴们踏入恭王府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期待与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轻轻触摸那本饱含我们匠心的《恭王府触摸导览地图》。指尖在地图上缓缓游走,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在讲解志愿者老师们的陪伴下,一幅恭王府的建筑格局与分区图,逐渐在他们脑海中清晰勾勒。虽不见其形,却已深知其意,那是一种超越视觉的感知,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领悟。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志愿者的悉心引导下,视障朋友们用指尖缓缓抚过精美的雕花砖瓦、细腻的廊柱纹饰。每一处纹理,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线条,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此同时,恭王府专业讲解老师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叙述,如潺潺溪流,淌入他们心间。


他们以指尖为尺,丈量着恭王府六百年的历史年轮,让古老而厚重的传统文化,以一种可感可触的奇妙方式,深深融入视障群体的内心世界。这一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温暖的城市,无需用眼睛去“看”,用心便能感知其美好。


作为红丹丹工作团队的一员,我们深知,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能为视障朋友带来更多的便利与温暖。当冰冷的代码被我们注入满满的人文关怀,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传递温暖的使者。


我们也明白,历史古迹不应只是冰冷的建筑,而应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体。当历史古迹在我们的努力下敞开怀抱迎接多元感知,视障朋友能通过触摸和聆听,与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坚信,助残理念不应局限于特定的日期。真正的无障碍,并非只在助残日这一天闪耀光芒,而是贯穿于每一个平凡而又珍贵的普通日子。


它体现在我们为视障朋友提供的每一个贴心服务中,每一次真诚的陪伴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视障朋友都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红丹丹工作团队将继续怀揣着爱与责任,不断探索创新,为视障朋友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让他们在触摸历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更多详情

3.志愿者故事


公益服务是双向的治愈

我们在传递温度时

亦被重塑感知世界的维度



5月24日,初夏的晨光轻柔地铺满校园,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后的首个周六,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光影之约”。


心目影院携电影《草木人间》走进校园,为近三十位视障朋友及其家属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电影盛宴,同时通过互动体验,让学生志愿者深刻理解了“无障碍共融”的深远意义。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高一五班 王子琪


今天在和盲人朋友互动的过程中,我也收获良多。


扶着盲人奶奶到学校的路上,我们聊着树上的鸟,地上的花,她说:“生命的绽放不在于失去,在于到来。”


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贡献力量,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


《草木人间》是我们所看的电影,听着讲述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电影的意义—宣传何为人间,何为大爱。


作为主持人听着同学们对于电影的深深感触,我内心十分触动。


我认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盲人朋友富有意义,对我们的意义更加深刻,看着刻着盲文的感谢信,我明白了公益的意义,这是对于我们的锻炼,这是生命与生命的赞歌。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初二二班 李松月


今日的“心目影院”助盲活动,让我真切领悟到“以心灵之眼观世界”的深意。


清晨初见那位盲人奶奶时,青涩的局促感在掌心蔓延,而当我搀扶着她走过街道,听她用温柔的语调说起常哼的老歌,聊到“小心台阶”时的关切,陌生感渐渐消融在彼此的笑声里。


分别时,她轻轻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孩子”,那抹温度让我忽然懂得:善意的传递,从来都是双向的温暖。


作为今天活动的主持人,我目睹视障朋友们专注聆听电影解说时的微笑,感受他们分享感悟时的赤诚。


那一刻忽然明白:真正的帮助不是程式化的付出,而是让对方在平等的交流中,真切“接收”到尊重与陪伴。


当有位视障朋友笑着说“下次还要来”,我忽然读懂:我们用耐心搭建的,不仅是一场电影的“视听桥梁”,更是心灵相通的共振。


这场活动让我想起张海迪老师的话:“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注脚,而非缺陷的标签。”


当我们以真诚为舟,以倾听为桨,每一次搀扶、每一句解说,都在为彼此的世界点亮微光。


愿更多人能加入这份温暖的事业——因为善意最动人的模样,正是心与心在共鸣中,长出理解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