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陪伴乡村孩子读完人生第一本书
书页未启,世界静默以待
孩子们的梦,还锁在尘埃
我们曾走进校园努力号召阅读
更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
我们一直在用陪伴穿透云层与阴霾
努力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
现在
请与我们一起
在乡村儿童阅读的田野上
播散爱的种子
陪伴他们读完人生第一本书
加入多阅阅读桥【月捐人】计划
成为我们共同的【公益伙伴】
SUMMER
「多阅阅读桥」
多阅阅读桥是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自2021年9月发起的项目,该项目通过动员组织志愿者进行远程陪伴开展“阅读班队活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动自主阅读,旨在陪伴更多乡村小学的学生“读完人生的第一本书”。
截至2024年,与8所高校的11个社团合作;开发了17套(136节)阅读班队活动课件;成功为云南、福建、甘肃的30所乡村学校提供了阅读陪伴服务,历年总服务人数29857人。
SUMMER
SUMMER
「调研与摸索」
一场奔赴
多年来,创始人周洋老师带领其团队多次奔赴一线的乡村小学,真诚地和乡村学校的校长、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采访学生们的阅读感想,了解乡村儿童最真实的阅读情况。
我们发现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的帮扶下,乡村学校的图书资源普遍已经改善,但乡村儿童阅读进入从“无书可读”到“有书不读”的新困境。
调研开展过程
一条新路
如何解决“有书不读”这一困境? 我们从诞生之初就希望给行业探索一条新路。
根据经验发现,乡村阅读老师在常规的集中规模培训活动后只有5%到10%会在培训后行动,而乡村家庭父母缺乏时间和知识为孩子提供阅读陪伴。
因此,我们选择志愿者陪伴——培养学生志愿者、吸纳社会志愿者,通过严格的志愿者培训后,组织他们开展乡村儿童阅读陪伴活动。
「志愿者招募与书单设计」
志愿者寄语:
阅读桥不仅为乡村孩子们送去书籍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学习和表达自我的平台。
——王雨彤 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本科生
作为90后的新手父亲,我也很开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帮助更多的同学爱上阅读、爱上历史。
——郭季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一座灯塔
一本好书如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孩子的未来。我们与当地教师携手,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村儿童定制书单,同时协助学校让图书在班级之间进行流转。
图书流转
「远程阅读陪伴课堂」
一根网线
用一根小小的网线,连接起学生、老师、志愿者。每周组织一次远程阅读陪伴课,让志愿者引导孩子们锻炼阅读能力,通过班队活动让各年级的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加深对书的理解。
即使不能跨越山川和大海,隔着屏幕也可以听见你的关心,看见你的成长
(远程阅读课现场)
一本记录册
通过阅读记录册,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我们鼓励孩子们读完进行自主记录,同时彼此之间合作完成任务,并在课堂当中进行分享。
阅读记录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瓜州书韵,公平育梦:
一座小县城里的教育故事
瓜州,一个常住人口只有13万的西北县城。由于当地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有限,乡村儿童的阅读能力缺乏培养——面对各方捐赠的书籍,很少有孩子尝试开始阅读。而阅读桥正是一项“以书为桥”的项目,跨越山海,让福建厦门的志愿者们能够陪伴孩子们读完人生第一本书,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的习惯,推动思辨和创造力。
学校阅读氛围日益浓厚
多阅介入的四所小学,每所学校现在都在基于自身教学情况,为学生灵活安排自主阅读时间。老师陪读,学生自主阅读。每个班级轮流在阅览室阅读。
老师指导能力更加优异
在通过与多阅邀请的阅读推广伙伴的多次交流会后,校长、老师们能够就“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品质”的议题有更有效、精确的教学方法。
孩子阅读兴趣逐步热烈
双塔镇中心小学张玉荣副校长说:“自从上了阅读课,孩子们就对《伊索寓言》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复读也读不够,真的是一反常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UMMER
多阅阅读桥的执行计划:
一、前期筹备阶段
(1)阅读情况调研,敲定合作方案和课程书单等
(2)物料发放+硬件设备安装
(3)开展教师培训与共创
(4)招募志愿者团队
二、中期执行阶段(每学期)
(1)每周周中开展一堂阅读课程,每学期共8期,每个班级由两名志愿者协同完成授课
(2)由多阅团队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监控,把控课程质量,并及时与校方沟通反馈
三、后期评估与检测阶段(每学期末)
(1)团队回收阅读记录册进行评估分析
(2)发放后测问卷考察项目成效
(3)与班级老师沟通,收集对课程的任何感想、看法、建议。
「多阅阅读桥月捐」
◆我们邀请您成为多阅阅读桥的月捐伙伴◆
有一座桥跨越千里山河
将远方的风景带到身边
有一座桥汇聚点点星光
用阅读来延长爱的存在
有一座桥联通知识海洋
用陪伴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座桥很小
这座桥很大
从福建到甘肃,从山东到云南
未来还将走向更远
多阅阅读桥
欢迎您的同行
您的爱将身披着点点星光
铺满这座阅读桥
期待生命中的长久相伴
期待与您共谋理想
打造阅读共同体
一起陪伴乡村儿童
读完人生第一本书
SUMMER
1. 定期收到项目报告与财务公示,持续了解进展。
2. 优先报名参加项目探访、儿童交流、读书会、共建大会等活动。
3. 加入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共同策划社群专属公益活动。
4. 收到参与月捐计划专属证书、年度捐赠票据及阅读桥周边赠礼。
您的捐赠可以支持:
◆每月捐赠80元,可以支持1名儿童在一学期内读懂1本好书、参与8次远程阅读陪伴课堂。
◆每月捐赠160元,可以支持1名儿童在一年内读懂2本好书、参与16次远程阅读陪伴课堂。
◆每月捐赠320元,可以同时支持2名儿童在一年内读懂2本好书、参与16次远程阅读陪伴课堂。
票据说明
本项目由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与上海仁德基金会合作发起上线,上海仁德基金会作为本项目的善款托管方,将为您开具电子捐赠收据,需要捐赠收据的爱心用户须将以下信息:捐赠人姓名、开票抬头、金额、捐赠截图、身份证号码、纳税人识别号(抬头为企业时提供)、电子邮箱等,发至邮箱info@rendefoundation.org申请。捐赠任意金额都可以申请开具,开具后我们会将电子捐赠收据发送至您的电子邮箱中。自捐赠之日起,三个月内可开具捐赠收据。
SUMMER
项目预算:
备注:已开展过一期阅读桥的学校若继续开展阅读桥,则费用为“平均一个学生一年投入120元”。
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20000元,若最终所筹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投入本机构同类型项目中。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长期可持续执行该项目
SUMMER
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是一家专注在阅读推广领域的专业公益机构,旗下有书香城市建设、多阅阅读桥、苗苗阅读三大品牌项目。多阅阅读桥旨在用阅读推动教育公平,让乡村儿童拿起书、读完书、读懂书。
2018年,多阅从340家公益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蓝天至爱计划·CSR在行动”第一名;2019年,旗下苗苗阅读项目获“公益之申”2019年度“十佳公益项目”;2020年,多阅入选《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0》公共文化服务案例。
项目起始时间: 2022.12.05
“希望乡村的孩子们在自己的立足点上能够通过书籍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项目负责人小五老师
项目起始时间: 2022.12.05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执行情况:
在三月,随着新学期的全面展开,多阅阅读桥迎来了2025年春季课程的实施阶段。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沙河乡中心小学、双塔中心小学、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河东中心小学、布隆吉中心小学、金源乡中心小学、雷锋希望小学、胜利小学、和平小学、挖色中心小学、大成完小、康廊完小、胜泉村完一小、独田中心小学、雷家庄小学等已开课的学校大部分班级均顺利开课。
项目故事:
在三月,我们联系了许多阅读桥的志愿者授课老师,访问志愿者授课老师们的教学体验。在“多阅阅读桥”的志愿活动中,正在在浙江大学读大一的潇潇老师所学的专业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一个正经的工科专业。而在潇潇这里,似乎并没有太多工科生的理性、严谨。相反,她偏爱舒适明亮的穿着,发梢随意扎成马尾,光洁的额下是一双弯成月牙的眼睛。课前,她会深呼吸几次,嘴角上扬,按下“活力开关”——即便上午的数学课令她疲惫,但只要面对屏幕另一端的孩子们,她的笑容便如破晓之光,瞬间点亮整个教室。“我希望孩子们感受到,我是真的在期待和他们见面。”她说。
这份期待从不是单向的。沙河乡中心小学四年级(2)班的孩子们形容她的声音“像童话里的姐姐”,而她的笑容“能隔着屏幕传递温暖”。一次讲述《夸父逐日》时,孩子们突然齐声喊道:“潇潇老师,你的眼睛在发光!”她愣住,随即笑得更灿烂:“因为你们也在发光呀。”在潇潇眼中,阅读从不是功利的工具。她从小受益于自由阅读,老师从未要求写读后感,她却从字里行间悟出了对美的感知。“我希望孩子们感受人物的精神,而非机械复述情节。”课堂上,她常引导孩子们思考:夸父的执着、神农的奉献、蚩尤的谋略……这些品质如何在生活中生根?
乡村孩子的“淳朴热情”常令她动容。他们不会刻意显摆知识,即便答案跑偏,仍真诚回应每个问题。这份纯粹让她想起童年——没有读后感压力,只有故事与心灵的私语。“阅读是镇定剂,能让心灵沉浸其中。”她说。
执行反馈:
在寒假期间,19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志愿者,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乡村孩子的深切关怀,加入多阅阅读桥教学研发组,开启了一场富有意义的研发之旅。本次迭代的书籍覆盖了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学龄段,课程设计充分结合了在地教师的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数据,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还特别强调课堂的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此外,通过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和研发方案的优化,我们进一步确保了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为乡村孩子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截至2月底,在研发志愿者与设计美化志愿者的紧密协作下,我们完成了13本中高年级书目的配套阅读记录册以及1本低年级阅读记录册的内容研发与设计排版工作,同时完成了16本书籍的课件及配套教案的初稿编写。
项目故事:
在二月,我们联系了许多阅读桥的志愿者授课老师,访问志愿者授课老师们的教学体验。在“多阅阅读桥”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授课老师欣宜第一次接触到乡村教育的现状。她发现,许多乡村孩子的阅读资源匮乏,课外知识面狭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读书,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欣宜记得,有一次她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童谣课,讲到秋天的谷物时,孩子们虽然对科学原理不太了解,但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自己早已理解谷物晾晒的作用。这让欣宜意识到,乡村孩子们并不缺乏智慧,他们只是缺少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欣宜在课堂上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她让孩子们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让孩子们表演话剧。有一次,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表演话剧时,不仅还原了书中的情节,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意,逗得老师和同学们哈哈大笑。欣宜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感到无比欣慰。她明白,阅读不仅仅是识字和理解故事,更是让孩子们通过书籍去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欣宜的教学风格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她总是用鼓励和赞美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开始上课时并不活跃,但欣宜通过不断的夸奖和互动,逐渐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课后还会精心绘制自己的画作,用色彩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欣宜说:“孩子们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认可,当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时,他们会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执行情况:
2025年1月,多阅阅读桥项目团队成功收集了来自甘肃瓜州、云南寻甸、双柏、大理等地项目学校的阅读册,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多阅阅读桥项目团队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的访谈记录,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项目团队将针对共读书籍选择、授课方式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并计划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项目团队将持续跟踪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及时收集各方反馈,确保项目能够持续改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多阅阅读桥项目团队将不断优化项目细节,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做出更大努力。
项目故事:
在一月,我们联系了许多本学期阅读桥的志愿者授课老师,和老师们聊聊在阅读桥项目里的收获,勾起了大家在本学期的美好回忆。谈起阅读桥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情况时,志愿者这样说:“上课前,我打印了所有孩子的名单,上课的时候通过名单来认识孩子,有那么几个孩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一种就是她很经常交作业,而且作业质量一般都还不错。就比如有个孩子叫杨若彤,她每次画手抄报都画得很好看。还有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的孩子叫丁国军,我记得他的嗓门非常洪亮,看着个子小小的,但是每次回答问题都很大声。他非常积极,基本上每节课都会回答两到三个问题。还有一个孩子是马蓉,她回答问题还挺积极,写作业也还蛮认真。还有名字比较特殊的,我们班上刚好有一个叫马龙的,他刚刚好跟我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同名。还有一个孩子叫马静,上课点到了他的名字,他可能当时比较胆怯回答不出问题,很紧张。他不大敢在很多人面前讲话,一到台前就思维混乱,一直低着头,嘴里反复念叨着两句话,很无措。我也感觉到他的焦急和绝望,想要安慰他。后面他被多次点到就变积极了,在课上讲也变得勇敢起来了,我也挺开心的。”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感谢您的支持!陕西没那么了解。我们争取把阅读桥开到陕西,努力
2024-10-24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嗯嗯,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