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项目起始时间: 2024.03.27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尊敬的月捐人,感谢您持续支持我们的公益项目,
正是您的善举,鼓舞了我们持续开展社区公益的信心
和决心。
近期,我们在社区流浪猫治理、青少年反欺凌等议题
方向进行了公益行动。
(1)社区流浪猫治理
近期,在上海浦东的EKA天物社会创新示范园门口聚集了
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它们是来自上海领养日的一群待领养
的流浪猫猫和狗狗。爱心领养活动共有8只狗狗和13只猫
猫来到了现场。与它们一起来的还有来自社区的宠物医院
医生,社区爱心居民,以及爱心摄影师等。活动吸引了超
过200名公众参与,现场共收到了4只猫咪3只狗狗的意向
领养。期待通过后续的审核和沟通,能为这些小精灵找到
靠谱的主人,早日结束流浪。领养代替购买不仅是一个口
号,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社区流浪猫治理行动需要大家的
一起参与,共同倡导和身体力行,共建人猫和谐社区。


(2)青少年反欺凌
近期,陆家嘴松邻里,由陆家嘴街道妇联、浦东 Pro 妈妈
妇联及恩派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的 “守护少年的你——
与校园友善同行” 系列公益项目开始了新的子项目——
小鱼解忧邮局(青少年情感表达活动)。此项目旨在给孩
子一个轻松表达烦恼,被倾听、被尊重的平台,项目收到
了陆家嘴街道妇联大力支持。
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嘲笑被孤立是许多孩子可能在校园
遇到的事情,绘本《梵高和我》从一位曾经欺凌别人而一
直内心受到谴责的人角度,讲述了欺凌对他人的伤害,孩
子们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认识了欺凌嘲笑他人,内心会受到
长期的愧疚感,因此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重
要法则!现场,项目组也鼓励孩子们进行情感表达,释放
内心压力。


尊敬的月捐人,感谢您持续支持我们的公益项目,
正是您的善举,鼓舞了我们持续开展社区公益的信心和决心。
近期,我们在社区流浪猫治理、青少年反欺凌等议题
方向进行了公益行动。
(1)社区流浪猫治理
6月初,项目组在陆家嘴街道松林里开展了市集活动,
萌趣与知识交织成一片温暖的海洋!
居民们围聚在一起,踊跃参与宠物友好知识问答,
一个个问题激发大家热烈讨论。
现场的摊主和志愿者还通过真实案例,
分享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经验,
让每一次答题都成为守护生命的暖心课堂。


6月底,开展了“计家墩小动物友好社区展”,
以真实案例和标准普及,
探索“宠物友好”如何融入社区治理,
成为社区温度的一部分。
这些实践共同描绘出一种更具参与性、
共感性与未来感的社会想象。


(2)青少年反欺凌
近期,项目组邀请反霸凌专家老师联合议题倡导者
和社会创业家们开展线上分享活动,向大家普及霸凌识别与应对策略。
并通过《守护少年的你——青少年反霸凌实用指南》
工具箱赋能,覆盖500多人;与此同时,
在公共平台发布5条反霸凌短视频及1条聚焦
专题工作坊的中长视频,曝光累计上万次,
推动全民参与青少年反霸凌行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伙伴们齐聚云端,
钟老师分享了小光的故事,他因温柔气质被
辱骂“娘娘腔”,求助却被教师敷衍,最终抑郁休学。
屏幕前的伙伴们纷纷在聊天区打下叹息:
“原来一句‘开个玩笑’可能毁掉一个孩子。”
会上最让人触动的是有位老师分享的“微改变”。
让学生用“老师来了”的暗号打断欺凌现场,
意外发现班里的“小透明”开始主动保护同学了。
原来不需要宏大计划,
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巧妙的方法就能撬动改变。
这场分享会悄悄种下了改变的种子。
当老师们回到各自班级,当家长开始留意孩子的欲言又止,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说“这个玩笑我不喜欢”,
或许这就是对抗欺凌最温柔有力的开始。

尊敬的月捐人,感谢您持续支持我们的公益项目,正是您的善举与陪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美好社区建设的信心。
近期,我们在社区流浪猫治理、老年认知症、青少年反欺凌等议题方向进行了不断探索与行动。分享下其中青少年反欺凌的公益行动:
我们联动了教育工作者使用“零欺凌”工具包开展友善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人际冲突、欺凌等同伴关系挑战,认识欺凌行为对TA人的影响,孩子们逐步学会悦纳自身与同伴的差异,在交往中以尊重和善意为基石,建立更加包容、积极的互动方式。我们一起听听那些温暖反馈:
王老师在使用“零欺凌”工具包开展课程时,邀请孩子们以自画像的形式分享自己在人际关系里感受到的差异。孩子们纷纷呼应王老师,其中,班上有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这位活泼淘气的男孩在自画像上把自己画成一头怪兽,怪兽头上射出火焰,男孩给怪兽起名“火娃”。不同寻常的自画像引起了王老师的注意与好奇,在老师的询问下,男孩和大家分享了“火娃”的由来。由于小时候意外烧掉一块头发,男孩不小心留下了疤痕,面对家人时不时的玩笑,他总是感到有些不舒服, 也不喜欢别人看他。王老师在课上鼓励男孩,愿意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是非常真诚勇敢的一件事,王老师告诉他:“这是你的独特印记,不应该被嘲笑”,这句温暖的赠言被孩子认真地记录下来。期待有更多教育工作者像王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课堂温暖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相互尊重、包容差异、爱上自己!

再次感谢爱心网友的捐赠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