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他入朝作战,双腿冻坏至今未痊愈。
居住在河南荥阳的张海珠爷爷出生于1928年,现在爷爷依旧保留着读书看报、写毛笔字的习惯,老人家甚至还能随口说出一段流利的英语:“my name is Zhang Haizhu,I’m ninety two years old, I’m an old soldier……”张海珠念过大学,1949年8月,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自愿入伍,加入38军114师炮兵团成了一名测绘兵。
1950年他跟随第一批作战军队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前四次战役,立一等功两次。在临津江战役中,为突破三八线,他冬夜趟河过临律江,双腿被冻坏,从此落下了病根。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腿上的冻伤时好时坏、时重时轻,没有彻底好过。尤其每到冬天,冻伤的双腿便会流水化脓。
他用伴随一生的疤痕,换取和平时刻的到来。
家住山西太原的于兴正老人在房间的藤椅上坐着,端端正正地,阳光从窗户透进来,在他身上打出一圈明亮的光,正对着房门的灰色墙面上,一条红色的绶带高高挂起,写着“抗战老兵”四个醒目的大字。
于老1918年出生。夏季,老人穿着单薄的短袖,阳光下,脖子后面靠近脊椎的地方有一处凹陷的伤疤清晰可见,伤口要是再偏移一分,便会正中脊椎骨;而右手臂上,还有一道约三厘米深的弹痕,是和日军作战的时候留下的。
志愿者问于老:“打仗怕吗?”老人摆摆手说:“做军人的要死在前头,不能死在后头!”
△于老受伤的脖子与右手臂,弹痕依旧清晰可见
每一个逆行的背影,都是父母心头的挂念
23年了,年近七旬的庞雪芹做得最多的事,便是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抚摸儿子的遗像。
1998年8月1日,她捧在手心里长大,寄予整个家庭美好期待的儿子马斐,在湖北簰洲湾抗洪时牺牲,年仅19岁。
“斐娃,你做了你应该做的事,爸妈为你悲哀,也为你骄傲和自豪……”庞雪芹呢喃着。
儿子牺牲后,她和丈夫将政府发放的慰问金、抚恤金全部捐献给簰洲湾灾区,用于灾区的重建。之后,还把原本准备给儿子结婚时买摩托车的2万元存款全部取出来,捐给了三峡水利工程和马斐就读过的小学……
“农村人对儿子的最大期待,说到底不过是盖房娶妻,顶门立户,平安地度过此生”,老人顿了顿说,如今他们作为烈士父母,最大的心愿是:“长江两岸可以多栽树、多种草,环境变好,不再发生像98年那样的洪水,不再毁掉那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
和平,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无数为和平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们,默默地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哪里有他们的身影,哪里就有希望的光。
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也许不太能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子弹穿梭的险境,但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精神不该被遗忘。
今天,换我们来守护他们。
我们抚慰创伤,温暖为国付出的英雄家人;
我们守护脊梁,让抗战老兵度过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
我们致敬英魂,让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士兵魂归故里;
我们铭记历史,镌刻下每一位抵御外辱的军人名字;
我们寻找失踪者,助力所有在战争中离散的亲人团聚。
您的善款将会用于推动以下公益项目运营,从物质及精神全方位关怀战争影响下的个体生命,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活动研发、活动开展以及项目人员薪资等,详情请见下表:
【管理费说明】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按项目执行总预算10%作为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实施项目发生的人员报酬、必要办公设备、办公用品采购,为管理项目发生的差旅、审计、评估等。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将会为已捐赠的爱心人士开具捐赠票据:
1、申领票据请关注“老兵回家”微信公众号(ID: laobinghuijia );
2、发送捐赠截图(包含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票据抬头、收件人姓名、电话、地址、邮编至“老兵回家”微信公众号;
3、或者,将上述信息发送邮件至客服邮箱:service@szlongyue.org;
4、我们将在收到捐赠人提出的开具发票申请邮件后10个工作日内,开具票据并发出。
【捐赠人服务】
1、优先参与基金会组织的线下探访活动;
2、享有专属服务人员解答疑问和咨询服务;
3、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彼此分享交流公益心得。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
2017年1月6日,依据《慈善法》取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以守卫和平,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的活着为愿景,“老兵回家,人性回家”为使命,恪守“敬畏 正直 信任”的价值观,关注受战争影响的个体或群体,铭记与传播和平守卫者的努力,影响全人类建设可持续性和平。
作为中国唯一专注于守卫和平领域的影响力资助型基金会,龙越通过品牌和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以老兵关怀与帮扶项目为核心,通过影响力资助和私域运营为驱动的中台战略,铭记守卫和平每一位公民的付出,呼吁人们共同守护一个无战争的和平世界。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兵回家”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项目详情。
项目起始时间:2020.04.03
Scan the QR code, and use your phone to support.
2022年6月项目简报
回顾|6月,那些与老兵相关的动人瞬间。
感谢许许多多社会爱心人士,一直以来对老兵们的支持与关爱。因为有了大家的善心汇聚,每一位老兵的生活都过得愈加温暖。 在6月,我们在全国多地开展了行动,受益老兵 390 人次。
一、6月,我们给95名抗战老兵过生日
河南团队
6月27日,罗山县一农家院里欢声笑语不断,抗战老兵张家品迎来了100岁生日。信阳关爱抗战老兵团队和信阳好人团带着老兵回家公益的生日礼金给老人庆祝寿诞。大家向老人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生日的祝福。
志愿者为老兵敬奉老兵回家生日礼金2000元和生日寿牌。志愿者为张家品老兵,戴上“为国而战是一生的荣耀”的绶带,别上刻有姓名、部队番号的勋章后,老兵喜出望外,拉着志愿者陈峰的手说:“好好好好,谢谢你们哈,下次啥时候你们还来,你们还来哈。”
志愿者连线204师师长覃异之的女儿覃珊。看到覃珊张老特别激动一直说:这是覃师长的姑娘呀,你下次来给他也带来哈。覃珊也祝福张老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过来看望张老。和覃珊视频后,张老激动不已,他告诉我们当年覃异之师长到北京开政协会议时,他也在北京。张老还为我们默写、朗诵了覃异之当时写的几首诗,并叮嘱我们好好保存。
张老现在过着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虽然已经100岁了,身体健康,隔三差五在家人陪同下上街赶集。闲暇之时,在家读书看报。志愿者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嘘寒问暖,听他回忆抗战中的峥嵘岁月。
张老13岁起进入私塾读书至18岁。1942年罗山县城被日军占领,赶上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弃笔从戎,就和同校30多位爱国青年学生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军。1944年。由张珍将军部队护送越过日本封锁的平汉铁路。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四川万县编入青年远征军204师。1946年底被分到青年军204师61团二营四连任副排长。
志愿者为张老带上生日帽,点燃生日蜡烛,共唱生日快乐歌,祝福张老幸福安康,健康长寿!志愿者陈峰表示: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千千万万个抗战老兵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夺取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的自由和尊严,我们应该关心关爱抗战老兵,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言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量。
重庆团队
万州的张永堤爷爷百岁生日了!端午前夕,万州志愿者陈路施和肖战粉丝群的伙伴们,带上丰盛的礼物和水果,去看望张永堤爷爷,送上端午祝福,和百岁生日祝福。也许是因为那天去的志愿者很多,张爷爷格外兴奋,高兴地叫儿子拿酒来,我要喝口酒。于是,志愿者们就看着爷爷喝了一口酒后哈哈大笑。他儿子说,以前都是吴老师一个人来看他,今天你们来的人多,热闹,他高兴啊。
张爷爷有一个儿子,一个继子,如今是继子在照顾老人,他非常孝顺,将爷爷照顾得干干净净。那天,志愿者们送上龙越2000元红包和定制寿盘,爷爷开心极了,赶紧往口袋里装,惹得志愿者们哈哈大笑。他说得兴起,又要酒喝,儿子又给他送上一小口酒,爷爷居然喝完了!
大家坐在家里聊天,爷爷年纪太大了,又过于兴奋。儿子说,昨天晚上他就没睡好,所以,不一会儿爷爷就困了。我们依依不舍起身告辞,希望今后常去看看爷爷,让老人不多的时光更多些欢乐。
山西团队
2022年6月3日是抗战老兵樊万胜的96岁生日,也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志愿者车夫哥一行四人带着所有志愿者的心意为这位历经抗战而九死一生的老兵送去了生日和端午的祝福。
樊老是我们找到的最困难的一位老兵,老人一生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因为村子里很穷,一年多对方跑了。没有亲生子女,现在和60多岁的养子生活,父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半山腰上。现在已经搬下来了。
对于今年的生日和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爷爷看到志愿者的到来,还带着 一千元慰问金及蛋糕、大红寿盘等礼品,万分激动,无比惊喜,赶紧招呼大家坐下,志愿者给爷爷点蜡烛、唱生日歌等,开开心心陪着爷爷吃了一顿生日午餐,临走之际,爷爷为了表示感谢,特意拿出自己种的大蒜送给志愿者,那是他的心意,很真诚的,志愿者与老兵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彼此都期待着下次的见面……
二、善心系老兵 端午粽传情
每到节日,志愿者们总会到老兵家里拜访,跟老人聊聊天,讲讲现在的美满生活。有赖于爱心人士的捐赠,这样的拜访活动才得以持续地进行。
6月1日端午节前夕,烈日炎炎,夏日生辉。老兵回家志愿者以及爱心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老兵慰问活动,两天共为郑州地区10位老兵送上端午节的安康祝福!
端午礼包包括:每位老兵300元的致敬礼金,以及价值500元的物资包括:端午粽子1盒、食用油1桶、舒化牛奶2提、优质羊乳粉、优质五常大米(深圳爱心人士胡庆辉捐赠)。
一行人来到荥阳市、巩义市、登封市,探望了10位抗战老兵。
陈老是荥阳市高村镇人,志愿者来到陈老的家里,那是一个朴素的院落。老兵坐在院子里的树下,显得苍老而安静。老人儿媳说,马上五月端午,他们都是来看你的,老人激动地哭了。
又说,最近几天老人总是在跟家里人讲他抗日时候的事情。他们踏遍了太行山的重峰叠峦,食野菜山果,两个月未见一粒粮,伤病员无医无药,呼天不应。在与敌周旋的四五个月里,他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各自为战,见少就打,见多则避……
汪老年纪看起来像是80岁的人。老人有六子四女,其中四个儿子已经不在了。爱心志愿者一行人来到的时候,汪老和老五儿子正坐在大门口欢迎大家,汪老拄着拐杖,儿子坐在旁边的轮椅上。志愿者让高总和闫总猜猜哪个是老兵,都看着老五儿子说是老兵。志愿者贴在老人耳朵边上喊着,您老今年八十几了。老人笑笑说道,一百过三岁了。
陈老是郑州市上街区人。抗战期间,陈老是中美突击队的,他一直没跟人讲过这段经历。2015年,看到政府颁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在患病期间,才跟家人讲起自己参加抗战的事情,家人联系上志愿者走访确认。
对于自己被肯定的抗战经历,陈老很高兴,这几年身体和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每次来探访他,虽是耳朵不灵光,总是对来人乐呵呵地笑着,说着好好好,感谢你们!去年老人过了百岁生日,如今的陈老已经过上了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尚老是巩义市人,今年4月因身体水肿,大面积浮肿住进医院,经过41天的治疗才出院。尚老见到大家走进来,就拉着志愿者雨露的手说,这一次住院41天,差一点就见不着你了,你是我的保护神啊……
尚老是河北民军的,当兵时才14岁,大战来临,连里的战友们让他回家,说你这么小别去送命了,要是我们回不来,你记得烧些钱给我们就中了。一连人上去,再没人回来。年年清明节给家人上坟时,尚老都给这些老哥们烧些纸钱,这一烧就是几十年。
李老是巩义市站街镇人。老人是一脸的慈祥之相,看着就是很亲切,为国家为人民勤勤恳恳服务一生。2021年9月,在农村家中不小心摔伤,去医院治疗,因为年纪大医生不建议做手术。家里儿子接回家中,大儿子守护着老人,每天在家用中医艾灸给老人做理疗,老人经过三个月理疗后能站起来走路了。老人听力不好,平时每天看书看报,写日记。
拜访104岁丁书臣老兵
拜访96岁文云魁老兵
三、吉林通化—抗美援朝英雄致敬礼金计划项目启动
由民盟通化市委与通化红色文化传承协会、老兵回家公益联合组织的吉林通化—抗美援朝英雄致敬礼金计划启动仪式,6月14日上午在东昌区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
当天,志愿军老战士刘德厚、李润兰、王木火,民盟通化市委和通化红色文化传承协会主要负责同志,通化市红色文化传承协会组织服务机构代表、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及志愿者代表参加活动。活动参加者向抗美援朝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纪念馆,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志愿军老战士李润兰讲话。
吉林通化—抗美援朝英雄致敬礼金计划通过建立抗美援朝英雄数据库,为抗美援朝老兵发放慰问金和纪念品等方式关爱抗美援朝老兵,让他们感受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通过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进一步激发民盟盟员热爱党、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怀,构建通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了解“和平守卫者致敬计划”项目———
当年,他们洒泪青衿告别母亲和妻儿,离开家乡,为了民族的独立征战沙场,为了民族的尊严蹈锋饮血,伤亡300余万人。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历史的见证者,民族尊严的捍卫者。
2008年开始,和广大爱心人士及志愿者一起,我们在中国、缅甸、泰国等地一共寻找到在世老兵11858人,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已年近九旬。如今,老兵已是鲐背之年,正在风中静静凋零,每一次的统计都让我们分外心痛。
帮助有困难的老兵,让老兵晚年生活有保障,更有尊严。这所有的一切,老兵等不起,我们的行动迫在眉睫。
6月,充满着粽叶的香味。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老兵回家公益联合信阳关爱抗战老兵团队、淮滨县慈善协会开展了端午老兵慰问活动,为当地老兵送去端午祝福,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祝愿老兵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端午佳节。
第一站志愿者来到肖店乡101岁抗战老兵耿占华家中。当天气温高达35℃,耿老坐在廊檐下一边乘凉一边等着我们,他拉着志愿者杜守军的手说:“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我记得你的声音,上次你都来过。谢谢你们逢年过节都还惦记着我,孩子们对我都好,我身体也好,谢谢你们挂念。”
一番寒暄过后志愿者为耿老送上端午粽子等节日礼品。大家围坐在老人们身边,陪他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祝愿老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第二站,志愿者一行人来到抗战老兵张华家中。志愿者在一次淮滨走访抗战老兵了解到张老,在已关爱的抗战老兵陆续归队的情况下,听到有新增的抗战老兵,寻访志愿者都特别激动,老人身体硬朗,就是耳朵不太灵光,志愿者问了好多问题因听力原因都无法得以正面回答。
但志愿者并没有放弃,大家根据张老断断续续的口述,按时间整理,通过咨询省抗战老兵团队的三乐,淮滨慈善协会秘书长王子明又联系民政提供老人的从军经历,最终通过雨露将完整资料上报,张老得以成为老兵回家关爱的老兵。张老的儿子说:自从你们来看望以后,老爷子精神也好起来了,他觉得有人重视他,认可他,这比啥都重要。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凡志华老兵的家中。凡老今年96岁,1942年国难当头之际,16岁的凡老便入伍参军,跟随部队到了东北42军第四野战军,在部队曾担任过警卫排长、通讯排长、营党委委员,先后获得过至少三枚勋章。
今天 ,七七事变85周年,硝烟已散,但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无数牺牲不敢忘!
铭记这一天,悼念同胞,永怀先烈,吾辈自强!
老板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2022-03-02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铭记历史,铭记英雄!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