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元=1家人再生存1天
一起支持历经战火的叙利亚家庭重生
一、项目详情
1. 项目发起事由
这是一个动荡起伏的时代。全球超七千万人因战争、冲突被迫流离失所。在中东,持续多年的叙利亚危机已导致逾一千万人失去家园。
在战地求生, 战地中普通人历经的不幸,是成千上万种:
从冲突暴力中生还,不代表不会再次堕入人道主义危机的深渊:有些人即便幸运抵达邻国避难,战争和冲突遗留的创伤,难以获得及时、长期的医疗救助;在冲突中痛失所有后,坠入贫困的家庭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生存,让女孩辍学童婚;寒冬里,母亲最大的奢望就是买到的煤气能让火炉再多燃烧一小时;在混乱中遭遇性暴力的受害者,担心的不仅是如何逃离暴力,还有无力为自己和孩子付安全住处的房租;尽管小心翼翼生存,当父母被迫失业,孩子想吃饱肚子都成了奢望。
经济条件的恶劣,在战争之后再次重创许多人的人生。而为了不流浪街头,女性和儿童往往需要面对更多压力和风险。
比如,让十一岁的孩子经历一百岁的坎坷:
十一岁的叙利亚难民女孩Naamat几乎与席卷她祖国的危机同龄。经历逃亡、贫困和艰难重生,她说自己仿佛已经活了一百岁。
失去家园后,她和家人辗转来到约旦避难。父亲受到战争创伤无力工作,全家人仅依靠母亲起早贪黑做清洁工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清洁工是叙利亚难民在约旦能找到的少数正规工作。和约70%的难民家庭一样,贫困是流离失所之后最大的挑战,还导致30%以上的难民儿童、青少年被迫失学。Naamat只能接过家务的重担。
经过慎重的走访、评估,联合国难民署把Naamat一家人纳入现金支援的项目中。每月的生活补贴,帮助一家五口人支付基本房租、购买生活用品。而最让她欣喜的是可以支付上下学的交通费。约旦为被迫流离失所的孩子提供一些免费教育的机会,但是需要乘车去指定的授课点。这笔雪中送炭的支持让Naamat紧紧抓住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避免了辍学、当童工以及陷入其他暴力之中的风险。也让她重新燃起改变命运的希望。
2. 受助人群介绍
战争和贫困意味着不幸。然而联合国难民署坚信普通人自尊自立的精神。经历战火的人,需要的是在困境中,有人助他们重启生活的一臂之力。现金支援是灵活高效的纾解贫困方式。
在黎巴嫩和约旦,自叙利亚危机暴发以来,两国作为邻国接收了大量流离失所的叙利亚家庭。联合国难民署在这里积累了长期、丰富的现金援助项目运营经验。经过联合国难民署的严格筛选,含有残障人士、儿童、老人、病人或者以女性为户主的叙利亚家庭将会得到现金支持,以获得基本的临时救助。这些家庭可以用这笔钱支付房租、就医购药、添置清洁卫生用品、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等。一旦家庭经济情况获得真正的改善,经过再次审慎的评估,确保宝贵的现金支持被用于最需要支持的家庭。
3. 项目目标
融合创新技术与人道主义精神,现金援助能够让难民家庭重拾生活回归正轨的信心,度过战后重启生活的关键一步。这种方式遵循纾困、安全、高效的原则和严谨的落实流程:
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登记并进行虹膜扫描记录;
联合国难民署专业团队进行家访,详细了解情况以评估难民家庭是否适用于救助标准;
根据标准适当筛选接纳现金援助的家庭;
当现金可供提取时,通知受益家庭前去提取;
在约旦,无需银行卡、无需密码,直接扫描受益家庭代表虹膜即可认证身份,并在提款机取现;在黎巴嫩,根据虹膜记录和照片,受益家庭代表可以凭借银行卡提款。
援助发放后,由联合国难民署进行调查评估,确保资金有效帮助困境家庭。
自2016年开始以来,现金支援已经累计为上百国家中遭遇战争的人们雪中送炭。覆盖教育、保护、庇护所以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紧急支持。截至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已经为全球超过两千万名因战争、冲突而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了现金支援。而伴随叙利亚危机的愈演愈烈,在中东地区我们帮助许多家庭摆脱了饥饿、疾病、露宿街头。更让儿童免遭童婚、性侵害和暴力的深渊。这在为难民家庭提供坚定人道主义救援之外,也通过促进教育、倡导性别平等、鼓励正当就业,这均为接收国的本地市场环境带来了正向发展机遇。
二、项目预算
1. 项目预算表
本项目作为长期月捐计划,用于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现金援助项目。平均约45元,就能为在约旦或者黎巴嫩的1个叙利亚难民家庭提供1天的生活费用,计划合计支持2000个家庭。所需数据均以2020年10月联合国业务汇率计算:
在约旦,经联合国难民署及合作伙伴实证调研“叙利亚难民脆弱性评估框架”,实地测算出2019年叙利亚难民在约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成本约68第纳尔(约旦货币),约合96美元。以每个家庭至少2人计算,每家每月所需生活费约192美元(该数据与约旦的绝对脆弱家庭符合的贫困线相一致)。
本项目在约旦的现金援助计划致力于援助最需要帮助的家庭,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目前每月发放180美元/家,约合每天每家40.9元人民币。
在黎巴嫩,基于联合国难民署携手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国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叙利亚难民脆弱度评估调研报告》,其中“生存的最低支出篮” 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一户家庭能否维持基础生存条件,即87美元/月/人(难民在黎巴嫩最低支出)。2019年调研发现,55%的难民生存状态低于此最低要求。以每个家庭至少2人计算,每家每月所需生活费约174美元。
目前黎巴嫩的现金援助每月发放给每家175美元,约合每天每家39.7元人民币。
现金援助仅用于保障难民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费用。为应对寒冷天气等特殊情况带来的挑战,联合国难民署还将尽力提供额外的季节性现金补助。
此外,北京新阳光基金会和联合国难民署分别收取3.5%和6.5%的项目管理经费,用于这一国际项目的执行和相关支持。(⬇点击可放大)
加权平均单价=(1350*(40.87+2.95+1.59)+650*(39.74+2.87+1.54))/(1350+650)=45元
*备注:2020年10月联合国业务汇率为 1美元=6.812元
2.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0元
3.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项目执行完成后善款仍有剩余,剩余的善款将用于支持联合国难民署其他项目。
4. 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0年11月26日
三、项目执行计划
本项目所筹集的所有善款进入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公募账户。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全球各地执行,用以响应紧急危机,支持更多家庭得到及时的保护。
自2020年11月开始,联合国难民署在全球各地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启动“叙利亚家庭救助行动”,这一计划将持续到2023年11月22日,计划惠及中东国家的叙利亚家庭,包括:居住在约旦和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家庭 。在黎巴嫩预计帮助3.3万个家庭,在约旦将支持约3万个受益家庭。
四、发起机构介绍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于2009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其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由北京大学学生刘正琛在身患白血病后发起成立,2013年在国内率先由非公募基金会转型为公募基金会。新阳光在成立后本着“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的宗旨,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创建了“新阳光病房学校”、“生命的礼物”、“阳光骨髓库”等多个品牌项目。
联合国难民署于1950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大会创立。作为一个非政治性的人道主义机构,联合国难民署负责领导和协调全球行动,保护难民并寻求难民问题的解决方案。联合国难民署致力于确保每一个人享有寻求庇护的权利,并可以在其他国家得到安全庇护,或者在情况允许时自愿重返故乡、就地融合或者安置到第三方国家。目前,联合国难民署在全球拥有17324名工作人员,在135 个国家帮助数以百万计的寻求庇护者、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无国籍人及返回者。这些所关注的人群中,联合国难民署尤其关注儿童的需要,并致力于倡导难民妇女及难民女孩的平等权利。联合国难民署在联合国难民署因其帮助欧洲难民的开创性工作及对世界范围内难民的援助,先后于1954年和198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五、票据说明
您可通过关注微信服务号【联合国难民署互动社区】,回复“票据”申请捐赠票据。
Scan the QR code with WeChat to support